我来验幽讨,意尚疑谚谑
出处:《筠庵》
宋 · 杨万里
故老谈李仙,晋日上寥廓。
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
鹤本非胎生,古卵尚遗壳。
千年石似坚,覆在凤山脚。
寒宵晦风雨,神光照岩壑。
犬嘷鸡夜鸣,龙泣人寝愕。
祇今筠庵是,因物非绳削。
当时抱破处,作门不关钥。
盖以一把茅,聊以护霜雹。
遐瞻如钓翁,蓑衣逐层著。
我来验幽讨,意尚疑谚谑。
雾中披羽衣,砌下脱芒屩。
入户环仰观,中空生响诺。
不见朱顶雏,犹存雪色膜。
松梢双老鹳,戛然下檐角。
老夫忽心惊,不敢小盘礴。
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
鹤本非胎生,古卵尚遗壳。
千年石似坚,覆在凤山脚。
寒宵晦风雨,神光照岩壑。
犬嘷鸡夜鸣,龙泣人寝愕。
祇今筠庵是,因物非绳削。
当时抱破处,作门不关钥。
盖以一把茅,聊以护霜雹。
遐瞻如钓翁,蓑衣逐层著。
我来验幽讨,意尚疑谚谑。
雾中披羽衣,砌下脱芒屩。
入户环仰观,中空生响诺。
不见朱顶雏,犹存雪色膜。
松梢双老鹳,戛然下檐角。
老夫忽心惊,不敢小盘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故老:年老的人。寥廓:辽阔、广大。
长物:多余的东西。
鹤:一种长寿的鸟类。
胎生:通过母体直接生下。
凤山:虚构或象征性的山名。
神光:神秘的光芒。
羽衣:用羽毛制成的衣服。
芒屩:草鞋。
翻译
老人谈论着李仙的事迹,那是晋代的广阔天空。他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只骑着一只鹤。
鹤并非胎生,而是古老的蛋孵化出来的,蛋壳还在。
千年石头坚硬如铁,覆盖在凤山脚下。
寒冷的夜晚风雨交加,神光照亮了山谷和沟壑。
狗吠鸡鸣声在深夜回荡,龙的哭泣让人惊醒。
现在这里是筠庵,不是用绳子削成的。
当初破开的地方,如今成了门,无需钥匙。
只用一把茅草,勉强抵挡霜雪冰雹。
遥望此景,仿佛渔翁垂钓,蓑衣层层叠叠。
我来探索这里,心中仍有疑惑,怀疑是民间的笑话。
在雾中我披上羽毛衣,台阶下脱去草鞋。
进入屋内,环顾四周,空洞中回荡着声音。
并未见到红色冠毛的小鸟,只有雪白的薄膜留存。
松枝上两只老鹳突然落下,碰到了屋檐。
我忽然心头一惊,不敢轻率地坐下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人李仙的生活场景,通过对他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遁世隐居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其中“祇今筠庵是,因物非绳削”一句,表达了仙人顺应自然,不为世俗所羁绊的生活态度。“我来验幽讨,意尚疑谚谑”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仙境的好奇与探寻,同时也流露出对仙界真伪的质疑。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道法和仙境的广泛兴趣,以及他们对于精神自由和物质脱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