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客歌维岳,何人咏考槃
地胜尘寰隔,天深洞府宽。
位将衡岳敌,根与霍山盘。
尘见千年白,霞生万仞丹。
崖秋争峭拔,峰霁间巑岏。
日转香炉煖,风生玉照寒。
石栖平郡堞,天柱倚云端。
绝顶人游少,高空鸟度难。
风雷生别壑,星斗绕层峦。
寒暑岩间异,方隅岭际观。
为霖同海内,倒影压平阡。
砂印猿踪迹,池飘鹤羽翰。
烟萝交密荫,瀑布落飞湍。
磴道莓苔滑,松根霹雳乾。
石奇疑虎伏,湫险认龙蟠。
胜好当春赏,幽宜带雪看。
气蒸茶蕊嫩,香老菊花残。
青擢凌霄干,红垂受露兰。
禅邻祖师塔,仙接左慈坛。
几客歌维岳,何人咏考槃。
元宗曾立庙,武帝亦鸣鸾。
圣代从何极,灵祠辑未阑。
青词驰长吏,法服降中官。
千古图经里,高名定不刊。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想象。全诗语言精炼,意境雄浑,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颂。
开篇“势参吴楚分,作镇向同安”即设定了山谷的地理位置和其宏伟壮观的气势,接下来“地胜尘寰隔,天深洞府宽”则描绘出山谷间的空间感,即便是尘世纷扰也难以侵入这里的宁静与开阔。
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和夸张手法,如“位将衡岳敌,根与霍山盘”表达了山势之雄伟,不仅地位可与名山相媲美,甚至连根基也能与著名的霍山相匹配。又如“尘见千年白,霞生万仞丹”则是对自然景观中时间感和色彩的描绘。
在诗的后半部分,“崖秋争峭拔,峰霁间巑岏”等句子,不仅展示了山势的险峻,还通过“日转香炉煖,风生玉照寒”的描述,使人仿佛能感受到这里阳光与清风带来的温度和清新。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通过“禅邻祖师塔,仙接左慈坛”等句,融入了宗教文化元素,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最后“千古图经里,高名定不刊”则是对这座山的历史地位和永恒价值的一种肯定。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次深刻的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交融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