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酒梁园人散后,弓刀秦戍雁南天
出处:《次韵赵资道秋夜闻角》
宋 · 郑侠
萧索秋城五鼓前,月临残梦正团圆。
彤楼一曲梅花落,玉枕谁家绣带连。
歌酒梁园人散后,弓刀秦戍雁南天。
一般凄咽西风下,转展空床夜不眠。
彤楼一曲梅花落,玉枕谁家绣带连。
歌酒梁园人散后,弓刀秦戍雁南天。
一般凄咽西风下,转展空床夜不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萧索:形容冷落、凄凉。团圆:指梦境中家人或朋友相聚的温馨画面。
彤楼:红色的楼阁,可能象征宫殿或富丽堂皇的住所。
玉枕:珍贵的枕头,常用于形容富贵人家的生活。
梁园:古代贵族园林,此处代指繁华之地。
秦戍:秦朝的边防驻地。
西风:秋季的寒风。
转展:翻来覆去,形容难以入睡。
翻译
在五更前的秋城,显得格外萧瑟,月亮照在破碎的梦境上,恰似团圆的景象。红色的楼阁中传来一曲《梅花落》,玉制的枕头,不知属于哪户人家,上面还残留着绣带的痕迹。
宴会结束后,梁园中的歌声和酒杯都已散去,只剩下弓箭和刀剑守卫在秦地边疆,大雁向南方飞去。
在这凄凉的西风中,同样的悲鸣回荡,辗转反侧,空荡的床铺让人整夜无法入眠。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郑侠的《次韵赵资道秋夜闻角》描绘了秋夜的寂寥与凄清。首句“萧索秋城五鼓前”,以萧瑟的秋意和夜晚的五更时分,渲染出一种沉寂而深沉的氛围。"月临残梦正团圆",借月光洒在梦境中,暗示着诗人内心对团聚的渴望与现实中孤寂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彤楼一曲梅花落,玉枕谁家绣带连”,通过“梅花落”这一典故,寓言了乐曲的哀婉,以及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玉枕"和"绣带"则增添了闺阁女子的柔情色彩,使得情感更加细腻。
“歌酒梁园人散后”,回忆梁园宴饮的热闹场景,如今人去楼空,更显孤独。"弓刀秦戍雁南天"则借秦地边防的戍楼和南飞的大雁,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般凄咽西风下,转展空床夜不眠”,西风悲鸣,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深深的秋夜愁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音乐、梦境、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交织出一幅深沉而感伤的画卷,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