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傥得地,长愿接琼柯
出处:《山中寄王员外》
唐 · 护国
为问幽兰桂,空山复若何。
芬芳终有分,采折更谁过。
望在轩阶近,恩沾雨露多。
移居傥得地,长愿接琼柯。
芬芳终有分,采折更谁过。
望在轩阶近,恩沾雨露多。
移居傥得地,长愿接琼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为问:请问,引申为探问、思考。幽兰桂:幽谷中的兰花和桂花,代表高洁的品质。
空山:空旷的山林,形容环境清幽偏远。
芬芳:香气,比喻美德或才华。
有分:注定,应有的命运。
采折:采摘,比喻受到赏识或任用。
更谁过:还有谁会来,表示很少有人关注。
望在:期望处于。
轩阶:宫室的台阶,代指高贵或显要的位置。
恩沾:受到恩惠滋润。
雨露多:比喻受到的关怀和照顾多。
移居:搬家,迁移住处。
傥得地: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长愿:长久的愿望。
接琼柯:与美好的树木相邻,比喻与高尚的人交往或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琼柯指珍贵的树木枝条。
翻译
请问那山谷中的兰花与桂花,空旷的山中它们又是怎样呢?它们的芬芳终究会被人们欣赏,但又有谁会来采摘它们呢?
它们渴望被安置在庭阶附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雨露恩泽。
如果搬家能够找到合适的地方,我愿意永远与这些珍贵的植物为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护国所作,名为《山中寄王员外》。诗中的意境十分幽深,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
“为问幽兰桂,空山复若何。” 这两句诗开篇便设置了一个神秘的场景,诗人在询问那隐秘的兰花和桂树,在这空旷的山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里的“空山”不仅指物理上的无人,更有精神上的寂静与超然。
“芬芳终有分,采折更谁过。”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和敬畏。他认为每一样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即使是芬芳的花朵,也不应轻易采摘,因为这可能会打扰到某种平衡。
“望在轩阶近,恩沾雨露多。” 这两句转而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激。在高耸的轩阶旁,他能感到朋友的恩泽如同雨露般丰厚,这里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谊。
“移居傥得地,长愿接琼柯。”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祝愿。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定居,并且能一直保持着与朋友之间那份纯洁高雅的情意,就像接续珍贵的琼柯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