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
出处:《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
宋 · 杨万里
青天送归云,整如劳还师。
颜行有喜色,厮役争奔随。
晨曦映疏雨,宝灯贯银丝。
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
老夫锐登山,半岭惊欲归。
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
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
却登碧落堂,四面天风吹。
葛制忍秋寒,前夕酷暑时。
颜行有喜色,厮役争奔随。
晨曦映疏雨,宝灯贯银丝。
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
老夫锐登山,半岭惊欲归。
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
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
却登碧落堂,四面天风吹。
葛制忍秋寒,前夕酷暑时。
注释
青天:晴朗的天空。劳还师:军队凯旋归来。
颜行:面部表情。
厮役:仆从、侍从。
晨曦:清晨的阳光。
宝灯:比喻明亮的阳光。
落面:雨点打在脸上。
徙倚:徘徊、停留。
李成:画家名。
碧落堂:高雅的厅堂。
葛制:用葛布制成的衣服。
翻译
蓝天送走归去的云,如同军队凯旋归来。颜面洋溢着欢喜神色,仆从们争先恐后地跟随。
清晨的阳光照在稀疏的雨滴上,仿佛明珠穿线般晶莹。
雨点落在脸上并未湿润,洒在空中轻盈无比。
老夫精神焕发地登山,半山腰时惊讶于美景,几乎想回家。
抬头欣赏到奇异的景象,我驻足良久不愿离去。
谁说李成的画技巧妙?这幅画实属世间罕见。
然后我又登上碧落堂,四周被天风轻轻吹拂。
即使身披葛衣抵挡秋寒,想起昨晚还是酷暑难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雨过后的清晨景象,天空晴朗,云朵被送归于青天,而行色之人则如同勤劳的仆役急匆匆地赶回。诗中的颜行有喜色,表明人们对于雨后新鲜气息的喜悦。厮役争奔随,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清晨忙碌的场景。
晨曦映疏雨中,“晨曦”指的是早晨的阳光,而“疏雨”则是稀疏的雨滴,宝灯贯银丝,则是对室内装饰的细腻描写。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是说虽然外面的雨水还未完全散去,但室内却已经干爽。
老夫锐登山,半岭惊欲归,表达了诗人年迈力衰,却依旧渴望攀登高山的决心与激情。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则是说诗人在山上仰望天空,看到罕见的美景,便不由自主地停留片刻。
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是赞扬这幅自然所绘的画比起名家李成更胜一筹。却登碧落堂,四面天风吹,则是说诗人随后登上了碧落堂,那里的四周都被清新的天风环绕。
葛制忍秋寒,前夕酷暑时,是对比昨晚的寒冷与今日早晨的凉爽。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