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欲归去,支筇更一看
出处:《龙湖观人钓鱼》
宋 · 丘葵
野客双蓬鬓,溪童一钓竿。
得鱼何与我,对境自成欢。
日暮欲归去,支筇更一看。
淡红千草烛,浓绿万花盘。
得鱼何与我,对境自成欢。
日暮欲归去,支筇更一看。
淡红千草烛,浓绿万花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野客:流浪者。双蓬鬓:两鬓斑白。
溪童:河边小孩。
钓竿:钓鱼的工具。
何与我:与我无关。
对境:面对眼前的景象。
自成欢:内心感到快乐。
日暮:傍晚。
支筇:撑着竹杖。
更一:再一。
淡红:浅红色。
千草烛:形容花草如烛火般斑斓。
浓绿:深绿色。
万花盘:形容花草繁多如大圆盘。
翻译
一位流浪者两鬓如蓬草,河边有个小孩持着钓竿。他捕到鱼与我有何相干?面对此景心中自感欢喜。
傍晚时分我打算离去,撑着竹杖再看一眼。
夕阳下,万千花草映照出淡红和深绿的色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野客双蓬鬓,溪童一钓竿。”开篇即以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诗中的意境。野客头戴蓬草做成的鬓角,溪童手持竹竿在溪水中垂钓,这些形象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得鱼何与我,对境自成欢。”即使是捕捞到鱼,也不一定非要归于个人之用。诗人更注重的是欣赏自然美景本身带来的喜悦,这种心境体现了超脱物欲的高远情操。
“日暮欲归去,支筇更一看。”随着太阳逐渐落下山丘,诗人不忍心离开这片美丽的风光,因此再次提起竹篮,仔细品味这一刻的宁静与满足。
“淡红千草烛,浓绿万花盘。”最后两句更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淡红色的野草如同蜡烛一般点缀在大地上,而浓郁的绿意则汇聚成花朵的盛宴。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诗人的情感与大自然和谐相融,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