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岩邑今穷边,路傍死者相枕眠
出处:《行妇怨次李编校韵》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赤城岩邑今穷边,路傍死者相枕眠。
惟馀妇女收不杀,马上娉婷多少年。
蓬头垢面谁氏子,放声独哭哀闻天。
传闻门阀甚辉赫,谁家避匿山南巅。
苍黄失身遭恶辱,鸟畜羊縻驱入燕。
平居邻墙不识面,岂料万里从征鞭。
酸风吹蒿白日短,天地阔远谁当怜。
君不见居延塞下明妃曲,惆怅令人三过读。
又不见蔡琰十八胡笳词,惭貌千年有馀戮。
偷生何必妇人身,男儿无成同碌碌。
惟馀妇女收不杀,马上娉婷多少年。
蓬头垢面谁氏子,放声独哭哀闻天。
传闻门阀甚辉赫,谁家避匿山南巅。
苍黄失身遭恶辱,鸟畜羊縻驱入燕。
平居邻墙不识面,岂料万里从征鞭。
酸风吹蒿白日短,天地阔远谁当怜。
君不见居延塞下明妃曲,惆怅令人三过读。
又不见蔡琰十八胡笳词,惭貌千年有馀戮。
偷生何必妇人身,男儿无成同碌碌。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中妇女的悲惨画面。"赤城岩邑今穷边"开篇点出战事的偏远和残酷,路边尽是死者的遗骸,生者仅存的妇女也在劫难逃,被迫随军生活。"蓬头垢面谁氏子"形象地刻画了她们的困苦与无助,"放声独哭哀闻天"则传达出深深的哀痛与绝望。
诗人通过"传闻门阀甚辉赫,谁家避匿山南巅"暗示了战争的不公,贵族之家也无法逃脱这场灾难,被迫躲藏在偏远之地。"苍黄失身遭恶辱"揭示了妇女们在战乱中的屈辱命运,被当作禽兽般驱赶。"平居邻墙不识面,岂料万里从征鞭"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怀念和对战争无情的控诉。
接下来,诗人引用"居延塞下明妃曲"和"蔡琰十八胡笳词"的历史典故,表达对这些同样遭受不幸的女性的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偷生何必妇人身,男儿无成同碌碌"以反问的形式,揭示出无论男女,战争带来的都是无望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战乱中妇女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