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静之不昏,湛而若存全文

静之不昏,湛而若存

宋 · 释正觉
静之不昏,湛而若存
动之不浑,用而亡痕。
入见离微之根,出游幻化之门。
赤水之求故罔象而珠得,庖丁之伎乃亡牛而刃奔。
百川碧涨,三月红繁。
海不失于潮信,华自得于春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以禅宗的意境和修道者的体验为背景,展现了对静与动、实与虚、求索与顿悟的深刻理解。"静之不昏,湛而若存"描绘了内心的宁静深远,犹如清澈的湖水,虽静却并非沉寂;"动之不浑,用而亡痕"则强调行动的灵动自如,无迹可寻。诗人通过"赤水之求故罔象而珠得"和"庖丁之伎乃亡牛而刃奔"两个典故,比喻修行者在追求真理时,如赤水捞珠,虽寻找无形之物却收获了真知,又如庖丁解牛,技艺高超到忘我境地,刀刃自然流畅。

"百川碧涨,三月红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生机,即使在春天的繁华中,大海仍坚守潮汐规律,"海不失于潮信"体现了恒常不变的智慧;"华自得于春恩"则表达了生命在春光的滋养下自然绽放,不需强求。

整首诗以禅意描绘生活与修行的微妙关系,寓含了对自然法则的领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洞察,展现出禅宗美学的深邃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