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
翻译
在钟陵痛哭,心中满是离别之苦。两颗星辰不再返回,双剑也未能陪伴左右。
独自继承先贤遗志,却无人能刻写道德的丰碑。
故乡的岘山荒芜,客死他乡的灵柩飘向远方。
曾在白简上连续行礼,常常怀念沧洲的时光。
抚育孤儿,感叹岁月流逝,自身已老。
即使泉壤永恒,云山如在,也无法再相见。
秋风吹过邻家笛声,寒日里丧居更添悲伤。
世事艰难,回家之路愁绪满怀,家境贫困,葬期只能延后。
旧友哀伤未消,夜晚来临,悲伤总是迟迟涌上心头。
从此告别张邵,何时才能再见戴逵。
只听说山吏部流泪寻找孤儿。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首句“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中,“恸哭”表现了极度的悲痛,而“钟陵”则是古代某些人物墓地的通称,这里借指故人墓地。“东流”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悲伤的情感随之而去。
接下来的“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则形象地表达了友情的断绝和难以挽回。古代常用星辰比喻人间的交情,而双剑则可能象征着两位英雄或朋友如一体,共同战斗的场景。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记忆和怀念,以及对于未被世人铭记的遗憾。这里的“先贤”指的是历史上的英杰,而“道碑”则是纪念他们事迹的石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中,“故园”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而“荒岘曲”则形容了时间流逝后园林的荒凉和破败。"旅榇寄天涯"则是说远行者将自己的灵柩留在天边,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
以下几句“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分别描述了诗人与故人的往日情谊和对遗孤的哀痛。"白简"可能是指信件或书信,而“沧洲”则是一种地名,这里用来表达相思之意。
接着,“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中,“泉壤”形容了自然景观的永恒不变,而“云山若在时”则是说云和山似乎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则通过秋风吹过竹林发出声响和寒冷的太阳映照着关闭的门扉,来形容诗人的哀伤之情。这里借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悲凉。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则是说在世事的困顿中,连归葬之路都充满了忧虑,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身后事的不忍和现实中的困境。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表达了对往日朋友的思念之情没有消散,每到黄昏时分总是感到哽咽难言。
最后,“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则是说诗人在与朋友告别之后,又听闻了山区官府的消息,去寻找某个孤独的孩子。这几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哀伤,以及他对于友情和人间温情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