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院岸通沙涧浅,桃溪寺接玉泉遥
出处:《小新堤》
宋 · 董嗣杲
谁筑湖堤种柳条,行春路截九松腰。
直看西日当三竺,平接南山第五桥。
曲院岸通沙涧浅,桃溪寺接玉泉遥。
游人从此言旋便,不受回舟著相招。
直看西日当三竺,平接南山第五桥。
曲院岸通沙涧浅,桃溪寺接玉泉遥。
游人从此言旋便,不受回舟著相招。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的《小新堤》。诗中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景。首句“谁筑湖堤种柳条”以疑问起笔,引出湖堤上的柳树,暗示了堤岸的建设者对自然景色的匠心独运。接着,“行春路截九松腰”形象地描述了湖堤与道路的连接,仿佛是特意穿过九棵松树之间,增添了道路的生动感。
“直看西日当三竺,平接南山第五桥”两句,通过描绘夕阳映照在三竺山峰和湖堤与南山第五桥的交汇处,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巧妙地运用方位和数字,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曲院岸通沙涧浅,桃溪寺接玉泉遥”进一步描绘了周边环境,曲径通幽的院落与清澈见底的沙涧相连,远处的桃溪寺与玉泉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最后两句“游人从此言旋便,不受回舟著相招”,表达了诗人对游人的邀请之意,希望他们在此流连忘返,不必担心舟船的等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热爱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