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千人独扫杜陵老,百犗欲连东海任全文

千人独扫杜陵老,百犗欲连东海任

宋 · 程俱
将军白首玄池阴,手持毛锥如绿沉。
千人独扫杜陵老,百犗欲连东海任
中山豪族一当百,即墨坚垒高临深。
孙郎精骑固无匹,长卿偏师那可侵。
久知良工须利器,岂但善贾缘多金。
故追老兔尽三窟,已倒霜松踰十寻。
于菟犹存凤阁卧,黄庭不博鹅池临。
清观越石已成冢,始信管城真尽心。
客卿摩顶利天下,修竹欲汗南山林。
儒生意广亦自苦,但有遗迹藏来今。
两公笔阵略相抗,往往钺并张旗参。
铺扬功伐借二物,寸木可使齐高岑。
嗟余绝学久焚弃,嘿守三一朝飞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的《同舍以笔墨更相遗有诗见邀同作》。诗中描绘了两位文士以笔墨相赠的情景,并通过笔墨的比喻,展现了他们对学问和艺术的追求与执着。

诗的开头“将军白首玄池阴,手持毛锥如绿沉”,以将军白发苍苍的形象,象征着文士年岁已高,仍坚持学问的追求。毛锥比喻为书写工具,如同绿沉之箭,暗示着文士在学问上的锐利与坚定。

接着,“千人独扫杜陵老,百犗欲连东海任”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文士在学问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杜陵老指杜甫,这里借指学问深厚的老者;百犗欲连东海任,则形象地表达了文士们在学问海洋中自由翱翔的豪情。

“中山豪族一当百,即墨坚垒高临深”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文士们在学问上的卓越成就和坚定意志。中山豪族象征着学问的大家,即墨坚垒则比喻学问的深厚根基。

“孙郎精骑固无匹,长卿偏师那可侵”两句,通过历史人物孙权和司马相如的典故,赞扬了文士们在学问上的独特才能和不可侵犯的地位。

“久知良工须利器,岂但善贾缘多金”两句,点明了文士们不仅需要深厚的学问积累,还需要适当的工具和资源来发挥其才能。

“故追老兔尽三窟,已倒霜松踰十寻”两句,以动物和自然景象的比喻,表达了文士们在学问探索中的坚韧不拔和不断超越的精神。

“于菟犹存凤阁卧,黄庭不博鹅池临”两句,通过动物和书法的典故,进一步赞美了文士们在学问和艺术上的高雅品味和深邃内涵。

“清观越石已成冢,始信管城真尽心”两句,以历史人物和地点的典故,强调了文士们在学问上的不懈努力和最终的成就。

“客卿摩顶利天下,修竹欲汗南山林”两句,表达了文士们为了学问和艺术的发展,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

“儒生意广亦自苦,但有遗迹藏来今”两句,揭示了文士们在追求学问和艺术的过程中,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仍坚守信念,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两公笔阵略相抗,往往钺并张旗参”两句,以军事比喻,赞扬了两位文士在学问和艺术上的竞争与合作,共同推动了学问的进步。

“铺扬功伐借二物,寸木可使齐高岑”两句,强调了文士们通过笔墨等工具,能够将微小的事物提升到崇高的境界。

“嗟余绝学久焚弃,嘿守三一朝飞森”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问荒废的感慨,以及对两位文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继续追求学问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笔墨的比喻,生动描绘了文士们在学问和艺术上的追求、竞争与合作,以及他们在学问道路上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