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郎读书本勃窣,羞作儒生酸到骨
出处:《赠康元章》
宋 · 王庭圭
康郎读书本勃窣,羞作儒生酸到骨。
偶逢四海未解兵,气如秋鹰眼如鹘。
布衣杖策丞相前,官军尽扫长蛇窟。
燋头烂额已论功,况子当年陈调曲。
偶逢四海未解兵,气如秋鹰眼如鹘。
布衣杖策丞相前,官军尽扫长蛇窟。
燋头烂额已论功,况子当年陈调曲。
鉴赏
此诗《赠康元章》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通过对康元章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非凡的气魄与功绩。
首句“康郎读书本勃窣”,以“勃窣”形容康元章读书时的勤奋刻苦,既点明了其勤学之态,也暗示了其日后成就非凡的潜力。接着,“羞作儒生酸到骨”一句,巧妙地将康元章与传统儒生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不同于常人的坚韧与不凡。
“偶逢四海未解兵,气如秋鹰眼如鹘”两句,通过“四海未解兵”的背景设定,展现了康元章在乱世中的英雄气概。秋鹰与鹘的比喻,生动地刻画出他锐利的目光和凌厉的气势,彰显了其在动荡时局中独树一帜的风采。
“布衣杖策丞相前,官军尽扫长蛇窟”描绘了康元章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勇气,站在高官面前,指挥官军彻底清除祸害一方的敌人。这一场景不仅展示了其军事才能,更体现了其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燋头烂额已论功,况子当年陈调曲”结尾两句,通过“燋头烂额”形容战斗的激烈与艰苦,同时暗示康元章在战斗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而“陈调曲”则可能指其在战后或平时的音乐创作,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过往功绩的回顾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塑造了一个既有深厚学问底蕴,又具备卓越军事才能,同时心怀家国天下的英雄形象,展现了康元章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