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峻节高转露,贞筠寒更佳全文

峻节高转露,贞筠寒更佳

唐 · 元稹
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
矛攒有森束,玉立无蹉跎。
纤粉妍腻质,细琼交翠柯。
亭亭霄汉近,霭霭雨露多。
冰碧寒夜耸,箫韶风昼罗。
烟含胧胧影,月泛鳞鳞波。
鸾凤一已顾,燕雀永不过。
幽姿媚庭实,颢气爽天涯。
峻节高转露,贞筠寒更佳
托身仙坛上,灵物神所呵。
时与天籁合,日闻阳春歌。
应怜孤生者,摧折成病痾。

拼音版原文

zhúwàichángqīngyáohuá
máozǎnyǒusēnshùcuōtuó

xiānfěnyánzhìqióngjiāocuì
tíngtíngxiāohànjìnǎiǎiduō

bīnghánsǒngxiāosháofēngzhòuluó
yānhánlónglóngyǐngyuèfànlínlín

luánfèngyànquèyǒngguò
yōu姿mèitíngshíhàoshuǎngtiān

jùnjiégāozhuǎnzhēnyúnhángèngjiā
tuōshēnxiāntánshànglíngshénsuǒ

shítiānlàiwényángchūn
yìngliánshēngzhěcuīzhéchéngbìng

注释

慈竹:一种竹子,常用来象征慈爱与坚韧。
密比:比喻密集的程度。
青瑶华:青色的美玉花朵,形容竹子的美丽。
矛攒:箭竹聚集的样子,‘矛’这里指箭竹。
森束:形容密集如森林般的丛束。
蹉跎:浪费时间,这里指竹子生长挺拔,没有虚度时光。
纤粉:细腻的粉末,形容竹子表面的质感。
细琼:细小的美玉,比喻竹子的珍贵。
交翠柯:翠绿的枝干相互交织。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
霄汉:天空,这里指接近天空。
霭霭:云雾弥漫的样子,形容雨露多。
冰碧:形容竹子在夜晚中晶莹剔透,如冰似玉。
箫韶:古代音乐名,这里比喻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如同仙乐。
烟含:烟雾中包含,形容景象朦胧。
胧胧影:模糊不清的影子。
月泛:月光照耀。
鳞鳞波:波光粼粼的水面。
鸾凤:传说中的高贵鸟类,比喻高贵的人或事物。
燕雀:普通的小鸟,比喻平凡之物。
幽姿:幽雅的姿态。
媚庭实:使庭院增添美感。
颢气:清新的空气。
爽天涯:使远近都感到舒畅。
峻节:坚贞的节操。
高转露:在霜露中显得更加高洁。
贞筠:坚贞的竹子。
托身:置身。
仙坛:神仙居住的地方。
灵物:指竹子,被视为有灵性的生物。
神所呵:受到神灵的庇护。
时与:时常与。
天籁: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水声等。
日闻:每天都能听到。
阳春歌:春天的赞歌,比喻美好的音乐。
应怜:应当怜悯。
孤生者:孤独生长的竹子。
摧折:遭受破坏。
病痾:疾病,这里比喻因外界因素而受损。

翻译

慈爱的竹子不向外延伸,密集得像青色的美玉花朵。
箭竹聚集如同森严的丛束,它们笔直站立,从不蹉跎时光。
细腻的粉末展现出娇嫩的质地,细小的美玉交织在翠绿的枝干间。
高高挺立接近云霄,蒙蒙细雨中饱含露珠。
夜晚中冰清玉洁屹立不倒,白日里风吹过如同仙乐飘扬。
烟雾中隐约可见朦胧的轮廓,月光下水面泛起粼粼波光。
一旦被鸾凤所青睐,燕雀便再难飞越。
它那幽雅的姿态使庭院增色,清新的气息令天涯也感到舒爽。
坚贞的竹节在霜露中更高洁,寒冷中更显佳妙。
它置身于仙坛之上,受神灵庇护。
时常与自然之音相和,每日聆听春天的赞歌。
应当怜悯那孤独生长的,它们因摧折而病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写慈竹的诗,通过对慈竹外形和内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情感寄托。

诗中“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两句,既形容了慈竹的高大,又通过比喻突出了它的坚韧和美丽。接着,“矛攒有森束,玉立无蹉跎”则描绘了竹子的挺拔和纯洁。

“纤粉妍腻质,细琼交翠柯”两句,更是对慈竹的细节进行了描写,使人仿佛能触摸到它细腻而坚韧的质感。至于“亭亭霄汉近,霭霭雨露多”,则将自然景象与慈竹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淡雅宁静的氛围。

后续的诗句,如“冰碧寒夜耸,箫韶风昼罗”、“烟含胧胧影,月泛鳞鳞波”,则是对环境与气候的生动描绘,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和美丽。

至于“鸾凤一已顾,燕雀永不过”这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而“幽姿媚庭实,颢气爽天涯”则是对慈竹在庭院中的雅致风貌进行描绘。

接下来的“峻节高转露,贞筠寒更佳”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慈竹的坚韧和纯净。至于“托身仙坛上,灵物神所呵”,则是诗人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神灵的心境。

最后,“时与天籁合,日闻阳春歌”、“应怜孤生者,摧折成病痾”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关怀和同情,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慈竹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内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