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疑清浅流,盈盈到蓬瀛
出处:《广州小金山》
明 · 潘希曾
乐山何必高,山高徒峻嶒。
乐水何必深,水深或崩腾。
岭南小金山,一水碧洄萦。
香火何代寺,空阶蚀潮痕。
地绝往来少,林幽鸟弄音。
登眺凌虚空,恍在扬子心。
还疑清浅流,盈盈到蓬瀛。
乐水何必深,水深或崩腾。
岭南小金山,一水碧洄萦。
香火何代寺,空阶蚀潮痕。
地绝往来少,林幽鸟弄音。
登眺凌虚空,恍在扬子心。
还疑清浅流,盈盈到蓬瀛。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广州小金山》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致与宁静禅意相融的画面。首句以反问形式表达,暗示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高度的山峦,而是内心的平和;水深也不一定代表宁静,反而可能蕴含着激流暗涌。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广州的小金山,那里的碧水环绕,如玉带般曲折,增添了诗意。
诗中提到的“香火何代寺”暗示着古寺的存在,但如今只剩空寂的台阶和潮汐侵蚀的痕迹,表现出历史的沧桑感。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这里人迹罕至,环境幽深,只有鸟儿的鸣叫声打破静谧,更显其远离尘嚣的清净。
最后,诗人登高远眺,仿佛置身于扬子江(长江)的意境之中,又怀疑眼前清澈的流水是否能引领他到达传说中的蓬瀛仙境。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小金山的自然之美与超凡脱俗的意蕴,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