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何曾惯市尘,今朝也复入城闉
出处:《入城至郡圃及诸家园亭游人甚盛》
宋 · 陆游
老子何曾惯市尘,今朝也复入城闉。
太平有象人人醉,造物无私处处春。
九陌莺花娱病眼,一竿风月属闲身。
不缘兴尽回桡早,要就湖波照角巾。
太平有象人人醉,造物无私处处春。
九陌莺花娱病眼,一竿风月属闲身。
不缘兴尽回桡早,要就湖波照角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老子:指古代哲学家老子,这里借指超脱尘世的人。市尘:尘世,指世俗生活。
城闉:城门,代指城市。
太平有象:太平盛世的景象。
人人醉:人们沉浸在安逸中。
造物:大自然。
无私:无偏私,公平。
九陌:泛指京城的道路。
莺花:莺歌燕舞,形容春景。
病眼:疲惫的眼睛。
一竿风月:泛指清风明月,闲适的生活。
闲身:闲暇之身,指有空闲时间的人。
兴尽:玩乐或欣赏到极致后。
回桡:掉转船桨,指离开。
角巾:古代文人常戴的一种头巾。
翻译
老子从未习惯于尘世喧嚣,今天也再次踏入城市之中。在太平盛世中人人沉醉,大自然的恩赐无处不在,如同春天般温暖。
满城的鸟语花香让疲倦的眼睛得到愉悦,一竿钓竿的风月时光属于闲适之人。
如果不是因为兴致已尽,我本想划船更晚些,好让湖光倒映我的头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入城至郡圃及诸家园亭游人甚盛》,描绘了诗人从市井进入城市园林后所见所感。首句“老子何曾惯市尘”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疏离,暗示他更喜欢清静的生活。接着,“今朝也复入城闉”写出了诗人今日的意外之举,踏入繁华的城市。
“太平有象人人醉”描绘了太平盛世下人们沉醉于欢乐的景象,而“造物无私处处春”则赞美大自然的恩赐,无论何处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诗人眼中,即使是病弱之眼也能在莺花烂漫中得到愉悦,“九陌莺花娱病眼”。
“一竿风月属闲身”体现了诗人享受闲适时光,独自欣赏风月的情趣。最后两句“不缘兴尽回桡早,要就湖波照角巾”,诗人表示如果不是因为游兴已尽,他会更愿意在湖边停留,让湖水映照他的头巾,进一步沉浸在自然与宁静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游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