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出处:《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 其二》
隋 · 杨素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注释
岩壑:岩石和山谷。澄清:明澈、清晰。
景清:景色清晰明亮。
岩壑深:山谷显得更加深邃。
白云飞暮色:傍晚时白云飘动带起的天色变化。
绿水激清音:流水因流动撞击产生的清澈声音。
涧户:山涧旁的门户或空间。
散馀彩:分散着夕阳的余晖。
山窗:山中的窗户。
凝宿阴:凝聚着夜晚的阴影。
花草共萦映:花草相互环绕映照。
树石相陵临:树木和岩石相互靠近、相邻。
独坐:独自坐着。
对陈榻:面对着旧床榻。
无客:没有客人来访。
有鸣琴:却有琴声响起。
寂寂:非常寂静。
幽山:幽静的山中。
谁知:谁知道。
无闷心:没有烦闷的心情。
翻译
岩石山谷间景色明澈,清澈的景致映衬着山谷更深邃。傍晚时分白云飘动带来暮色,碧绿的流水激起清脆的声响。
山涧旁的花木散落着斑驳的余晖,山中的窗户凝聚着夜幕的阴影。
花草相互映衬,树木和岩石相互临近。
独自坐着面对着陈旧的床榻,没有访客却有琴声相伴。
在这幽静的深山之中,谁能知道我内心并无烦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景象,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体会到了心灵的平和与满足。首句"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通过对岩石和溪流之美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清新而又深邃的自然画卷。接下来的"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则是用动态的白云和清澈的溪水来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景图。
第三句"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中,"涧户"指的是溪流之口,而"散馀彩"则是对光线在水面上的折射和反射的美妙描写。"山窗凝宿阴"则表达了诗人居所的幽静与安宁。
以下两句"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通过花草相互缠绕和树木与岩石交错的情景,勾勒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山林世界。再接下来的是"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诗人独自一人坐在陈旧的床榻上,没有客人来访,但却有琴声相伴,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两句"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表达了诗人在深山之中,享受着寂寞和平静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是外界难以理解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构筑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