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
出处:《奉送贺若郎中贼退后之杭州》
唐 · 刘长卿
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
双旌谁道来何暮,万井如今有几人。
双旌谁道来何暮,万井如今有几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江上:江边,指战场。初收:刚刚结束。
战马尘:战争留下的尘土。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柳色:新柳的绿色。
待行春:等待春天的到来。
双旌:两面旗帜,象征官员。
谁道:谁能说。
来何暮:什么时候来的。
万井:众多的村落或城市。
如今:现在。
几人:还有多少人。
翻译
江面上刚刚平息了战争的尘埃,黄莺的歌声和新生的柳色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谁又能说那两面旗帜(代表官员)是什么时候到来的,现在整个城市还有多少居民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事结束后的宁静景象。开篇“江上初收战马尘”,表明战争已经结束,战马的尘埃在江边开始平息。这反映出一种从喧嚣到静谧的转变,预示着和平的到来。“莺声柳色待行春”则是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生机勃勃的一种描绘,莺鸟的鸣叫与新生的柳絮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生动传神。
“双旌谁道来何暮”,这里的“双旌”指的是军旗,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后军队离去的感慨。最后一句“万井如今有几人”则是对战后的城市或乡村现状的一种反思。“万井”意指众多的家宅,而“有几人”则暗示着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口的减少,表现出诗人对于战争后果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对战后的社会现状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灾难的深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