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行直惟三代,自我为正指九天
明 · 郭之奇
文献萧萧近百年,敢云千载定斯篇。
于人行直惟三代,自我为正指九天。
非鉴无情应有怒,以汤止沸岂能平。
明知户说终何术,苟信余怀亦所坚。
于人行直惟三代,自我为正指九天。
非鉴无情应有怒,以汤止沸岂能平。
明知户说终何术,苟信余怀亦所坚。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的作品,名为《修邑志成有不察而斋怒者乃得谤又以有所誉来也感而赋之四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纂县志过程中,面对不同意见和评价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文献萧萧近百年”,描绘了修纂县志工作历经时间的漫长与文献资料的丰富,暗示了工作的艰巨性。接着,“敢云千载定斯篇”则表达了对能否在千年之后被认可的不确定感,体现了对历史传承的敬畏与自我怀疑。
“于人行直惟三代,自我为正指九天”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三代”(夏商周)的正直行为与“我”自认为正确的方向进行类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标准和正确道路的坚持与追求。
“非鉴无情应有怒,以汤止沸岂能平”两句,通过比喻和反问,指出即使面对无情的批评或误解,也不能轻易愤怒或妥协,强调了保持内心平静和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最后,“明知户说终何术,苟信余怀亦所坚”表达了诗人明白面对众说纷纭的情况,最终如何选择并无明确方法,但只要坚信自己的内心,就能坚守立场。整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批评与赞誉时的冷静思考和坚定信念,以及对历史责任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