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砻一出黄冈客,洗濯频劳白玉鬟
出处:《赠墨西》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真紫羊肝产峡山,墨云蒸润火痕间。
磨砻一出黄冈客,洗濯频劳白玉鬟。
小字每教呵气写,大书常恐白头还。
夫人笔阵卿须熟,格用簪花解玉颜。
磨砻一出黄冈客,洗濯频劳白玉鬟。
小字每教呵气写,大书常恐白头还。
夫人笔阵卿须熟,格用簪花解玉颜。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赠墨西》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中以“真紫羊肝产峡山”开篇,巧妙地将墨与羊肝相联系,形象地描绘了墨的珍贵与独特。接着,“墨云蒸润火痕间”一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墨在制作过程中所经历的高温与湿润环境,以及最终呈现出的深邃色泽。
“磨砻一出黄冈客,洗濯频劳白玉鬟”两句,通过“黄冈客”和“白玉鬟”的形象对比,既赞美了墨的制作工艺之精良,也暗示了墨在文人墨客手中的珍贵地位。其中,“磨砻”指墨的制作过程,“洗濯”则可能暗喻了墨在使用前的清洁与准备。
“小字每教呵气写,大书常恐白头还”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墨在书写时的不同应用场景与情感寄托。小字需要呵气以保持墨的湿度,大书则需谨慎,以免因年华流逝而无法完成。这两句不仅体现了墨在书写过程中的细腻与庄重,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夫人笔阵卿须熟,格用簪花解玉颜”两句,以“夫人”和“卿”分别代表女性与男性,表达了对书写者技艺的期待与赞赏。同时,“笔阵”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书写时的气势与力量,“簪花解玉颜”则以花喻文,寓意文章如花朵般美丽动人,同时也暗示了文人墨客通过文字表达情感与美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墨的描述与赞美,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房四宝之一——墨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见解,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人雅士生活情趣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