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出处:《过李楫宅》
唐 · 王维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闲门:指无人造访的门户。秋草色:秋天草木枯黄的颜色。
终日:整天,一天到晚。
车马: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此处代指访客。
客:客人。
深巷:偏僻的小巷。
犬吠:狗叫。
寒林:形容树木萧疏,给人以寒冷之感。
散发:披头散发,古代文人的一种放纵不拘礼法的行为。
时未簪:没有束发插簪,表示随性自在。
道书:道教的书籍。
行尚把:仍在阅读,手不释卷。
同心人:志趣相投的人。
乐道安贫:乐于追求道义,安于清贫的生活。
一罢:一次结束。
宜城酌:宜城县的饮酒聚会,宜城是地名。
还归:回到。
洛阳社:洛阳的社交圈子,可能是指朋友或同道中人的聚集地。
翻译
寂静的门口秋草丛生,整日都听不到车马的声响。有客人来到深深的巷子里,寒冷的树林下传来犬吠声。
头发散乱尚未插簪,手中还拿着道家的书籍在阅读。
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是那些乐于谈道安于贫困的人。
结束了宜城的饮酒,又回到了洛阳的朋友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开篇"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两句,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萧索的景象,门前长满了秋草,整日没有人来人往的车马声,显现出诗人所在之地的冷清与宁静。接着"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即便是有人到访,也只能在深邃的小巷中出现,他们的到来还引得狗儿在寒冷的林下吠叫,这些细节都增加了一种深远与寂静的氛围。
诗人不仅生活环境选择宁静,而且连日常的装饰都显得随意"散发时未簪",头发没有束起,更像是对物质享受的淡泊。"道书行尚把"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道家思想的追求与执着,手中拿着道家的典籍,在行走间依旧研读不息。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之人的珍视,以及对那种安于清贫、乐在道法的心境。最后两句"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则描绘了一次简短的外出饮酒之后,又返回自己所居住的洛阳城社团聚的地方,这里可能是诗人精神上的避风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谧生活场景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与平和的心境,以及对友情与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