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窗闲藤影老,衲厚瀑痕荒全文

窗闲藤影老,衲厚瀑痕荒

唐 · 贯休
应行诸岳遍,象屣半无纲。
一法寻常说,此机仍未忘。
窗闲藤影老,衲厚瀑痕荒
寄语迷津者,来兹问不妨。

拼音版原文

yìngxíngzhūyuèbiànxiàngbàngāng
xúnchángshuōréngwèiwàng

chuāngxiánténgyǐnglǎohòuhénhuāng
jīnzhěláiwènfáng

注释

象屣:象牙制成的鞋子,比喻贵重或高雅。
无纲:失去提梁,象征生活或精神上的不稳定。
寻常说:平常的佛法讲解。
此机:内心的领悟或佛法要义。
藤影老:藤蔓影子的老化,暗示岁月的流逝。
衲厚瀑痕荒:僧衣厚重,瀑布痕迹荒凉,描绘出宁静而寂寥的环境。
迷津者:迷失方向、困惑的人。
问不妨:询问不会造成困扰,欢迎提问。

翻译

行走于众多山岳之间,鞋子几乎失去了提梁。
平常的佛法解说已无法满足,内心深处对佛法的领悟并未忘却。
窗户静寂,藤蔓影子显得古老;僧衣厚重,瀑布痕迹显得荒凉。
我告诉那些在人生困境中迷茫的人,来这里寻求答案并无妨。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名叫贯休的唐朝诗人的作品,题目为《题大安寺通禅师院》。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学和佛法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自然之美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应行诸岳遍,象屣半无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探索高山大川、寻访古圣先贤遗迹的渴望。其中,“象屣”指的是古代僧侣用来跋涉山林的一种草编鞋,这里暗示着对佛法修行之路的追求,而“半无纲”则表明了这种追求并非外在的装饰或形式主义。

“一法寻常说,此机仍未忘。” 这两句诗人提到了一种禅学中的“一法”,即通过简单、平常的事物来体悟佛理。诗人表示自己对这份修行之道始终铭记在心,未曾遗忘。

“窗闲藤影老,衲厚瀑痕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寺院生活景象。其中,“窗闲”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宁静;“藤影老”则形容了长久年华所积累下的自然印记;“衲厚瀑痕荒”则指的是僧侣们穿着的补丁衣服,以及瀑布冲刷出的岩石痕迹,都是时间和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寄语迷津者,来兹问不妨。” 这两句诗人通过这首诗向那些在精神或心灵上迷茫徘徊的人传达信息,邀请他们到大安寺来询求指引,因为这里有通禅师院,可以为寻道者提供智慧和解答。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更通过禅学的思考,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宁静的心灵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