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脱兵火,百城无二三
出处:《夜雨达旦枕上作》
宋 · 周紫芝
夜雨不复止,寒声晓仍酣。
悬知变平陆,天水相溶涵。
今年春雨多,既失麦与蚕。
五种殊未入,此雨宁可堪。
日者诸大将,幕府开潭潭。
连营跨淮楚,仰食江以南。
郡县脱兵火,百城无二三。
何以供厞屦,坐贻有司惭。
是事姑且置,我穷谁共谈。
有茅两三椽,往往如漏篮。
中夜屡起卧,吾寝安得甘。
昼止方稍稍,暮作还毵毵。
了无山鞠穷,何由禦烟岚。
有躬不暇阅,忧心顾如惔。
何当烦雨师,驱车反龙骖。
一饱庶可期,寒饿少已谙。
小人无远虑,口腹空馋贪。
悬知变平陆,天水相溶涵。
今年春雨多,既失麦与蚕。
五种殊未入,此雨宁可堪。
日者诸大将,幕府开潭潭。
连营跨淮楚,仰食江以南。
郡县脱兵火,百城无二三。
何以供厞屦,坐贻有司惭。
是事姑且置,我穷谁共谈。
有茅两三椽,往往如漏篮。
中夜屡起卧,吾寝安得甘。
昼止方稍稍,暮作还毵毵。
了无山鞠穷,何由禦烟岚。
有躬不暇阅,忧心顾如惔。
何当烦雨师,驱车反龙骖。
一饱庶可期,寒饿少已谙。
小人无远虑,口腹空馋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辗转于床上,因连绵不断的夜雨而产生的愁绪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的“寒声”、“平陆”、“天水相溶涵”等词句,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受。
“今年春雨多,既失麦与蚕”,点明了雨水过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接着,“五种殊未入,此雨宁可堪”,表达了对当前困境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日者诸大将,幕府开潭潭”,通过描述军事场景,暗示了战争的背景,以及在战乱中百姓生活的艰辛。“连营跨淮楚,仰食江以南”,描绘了军队的分布和依赖南方资源的情况,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有躬不暇阅,忧心顾如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担忧,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深切关怀。“何当烦雨师,驱车反龙骖”,表达了诗人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希望借助神力来解决问题。
最后,“一饱庶可期,寒饿少已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以及对当前困境的适应。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