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坑偶未埋,大镬仅逃煮
出处:《端午睡起和韵》
宋 · 李之仪
岂复记佳节,饱食睡亭午。
虽不负此身,倦听亦良苦。
念初入此门,只作十日数。
那知如忍炎,倏尔到角黍。
本非来质秦,盖异行怨楚。
端为城旦拘,独与缧绁语。
深坑偶未埋,大镬仅逃煮。
净持诸愿力,妙地叩初祖。
会当纵奔鹿,遂与搏猛虎。
蹇余愧平生,何适非龃龉。
虽不负此身,倦听亦良苦。
念初入此门,只作十日数。
那知如忍炎,倏尔到角黍。
本非来质秦,盖异行怨楚。
端为城旦拘,独与缧绁语。
深坑偶未埋,大镬仅逃煮。
净持诸愿力,妙地叩初祖。
会当纵奔鹿,遂与搏猛虎。
蹇余愧平生,何适非龃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端午睡起和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复杂心情。
首句“岂复记佳节,饱食睡亭午”描绘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淡漠态度,只在午时饱食后小憩,不似常人般庆祝。接着“虽不负此身,倦听亦良苦”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疲惫,即使身体无恙,但听闻世事也感到心累。
“念初入此门,只作十日数”回忆了诗人初入官场或某种环境的情景,只以为是短暂的停留。“那知如忍炎,倏尔到角黍”则感叹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至端午,如同忍受炎热,时间匆匆。
“本非来质秦,盖异行怨楚”可能暗指诗人并非自愿进入某种困境或环境,而是出于不同原因被迫为之。“端为城旦拘,独与缧绁语”描述了诗人被束缚、孤立无援的状态,仿佛在牢狱中与自己对话。
“深坑偶未埋,大镬仅逃煮”可能是比喻诗人虽身处险境,但侥幸逃脱,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净持诸愿力,妙地叩初祖”表达了诗人通过坚定的信念和修行,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指引。
最后,“会当纵奔鹿,遂与搏猛虎”预示着诗人期待有一天能摆脱束缚,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蹇余愧平生,何适非龃龉”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一生遭遇的反思与遗憾,认为无论何处都充满了挫折与不顺。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端午节为契机,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