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姜遇随卦,四德不敢居
出处:《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八》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大易本人事,百端慎厥初。
扶阳而抑阴,此意诚不虚。
阳极亢有悔,道在损有馀。
穆姜遇随卦,四德不敢居。
南蒯占黄裳,终嫌不相如。
大要戒占险,庶令倖心祛。
荒荒秦汉后,遂成卜筮书。
扶阳而抑阴,此意诚不虚。
阳极亢有悔,道在损有馀。
穆姜遇随卦,四德不敢居。
南蒯占黄裳,终嫌不相如。
大要戒占险,庶令倖心祛。
荒荒秦汉后,遂成卜筮书。
鉴赏
这首诗《斋中读书十二首(其八)》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诗中探讨了人事与易经之间的关系,以及易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警示。
首句“大易本人事,百端慎厥初”点明了易经与人类事务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应谨慎对待初始阶段。接着,“扶阳而抑阴,此意诚不虚”表达了易经中阴阳调和的思想,即通过扶持阳气以抑制阴气,维持平衡,这一理念并非空谈,而是有着实际意义。
“阳极亢有悔,道在损有馀”进一步阐述了易经中的道理,指出当阳气达到极端时会带来后悔,因此应该懂得节制,避免过度。这与“穆姜遇随卦,四德不敢居”和“南蒯占黄裳,终嫌不相如”两句话形成对比,前者赞扬穆姜遵循易经之道,后者批评南蒯未能正确理解并应用易经。
“大要戒占险,庶令倖心祛”提醒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应保持警惕,避免侥幸心理。最后,“荒荒秦汉后,遂成卜筮书”则感慨自秦汉之后,易经逐渐被用于占卜,失去了其原本的哲学与道德指导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易经思想的探讨,反映了诗人对易经在现代社会应用的反思,强调了易经在指导生活、决策时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易经可能被误解或滥用的现象表示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