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纸上自不朽,金石还有磨灭期
出处:《秦碑一纸并古诗呈王梅溪太守》
宋 · 梁安世
公生博物好奇古,劝我搜求秦望碑。
我来稽阴且三载,梦寐绝顶云俱驰。
事非近代问父老,鼻祖已来犹不知。
或云其山多虎狼,渊湫罅井蟠蛟螭。
魍魉木客忌人到,阴霾贼雾迷羊歧。
樵夫悬磴惧失势,一落万丈谁能支。
吾意此如钟乳穴,民昔畏扰相诪欺。
曩时山东之罘石,磅砰入海无津涯。
固知秦人游戏馀,非民之利宁一时。
暇日登临云门寺,僧曰若耶溪上奇。
山曰何山势最峻,丹鹤夜宿天孙枝。
南望天台西钱唐,下视峰岫如群儿。
李斯篆书真刻本,昔人避乱此见之。
裹粮遂偕墨工往,扳崖贯木如鹿麋。
举觞酹酒山之神,千古呵护烦神司。
销铄仅存三尺许,龟趺就凿山石为。
剜苔剔藓随手剥,面节背角摧霜皮。
老龙脱甲蛇解蜕,铺纸拭墨漫披离。
收藏入袖恍若失,遐想往昔还嗟咨。
我闻太古功德盛,铺写不尽乾坤仪。
诗书纸上自不朽,金石还有磨灭期。
秦皇不慕仁义业,直谓尧舜犹瑕疵。
焚书欲盖前代美,宁闻伏生传有颐。
后生不废丞相书,歌颂虽在皆浮辞。
惜哉此纸无一画,欲记存亡人应嗤。
他年好事继追访,姑愿首尾观吾诗。
我来稽阴且三载,梦寐绝顶云俱驰。
事非近代问父老,鼻祖已来犹不知。
或云其山多虎狼,渊湫罅井蟠蛟螭。
魍魉木客忌人到,阴霾贼雾迷羊歧。
樵夫悬磴惧失势,一落万丈谁能支。
吾意此如钟乳穴,民昔畏扰相诪欺。
曩时山东之罘石,磅砰入海无津涯。
固知秦人游戏馀,非民之利宁一时。
暇日登临云门寺,僧曰若耶溪上奇。
山曰何山势最峻,丹鹤夜宿天孙枝。
南望天台西钱唐,下视峰岫如群儿。
李斯篆书真刻本,昔人避乱此见之。
裹粮遂偕墨工往,扳崖贯木如鹿麋。
举觞酹酒山之神,千古呵护烦神司。
销铄仅存三尺许,龟趺就凿山石为。
剜苔剔藓随手剥,面节背角摧霜皮。
老龙脱甲蛇解蜕,铺纸拭墨漫披离。
收藏入袖恍若失,遐想往昔还嗟咨。
我闻太古功德盛,铺写不尽乾坤仪。
诗书纸上自不朽,金石还有磨灭期。
秦皇不慕仁义业,直谓尧舜犹瑕疵。
焚书欲盖前代美,宁闻伏生传有颐。
后生不废丞相书,歌颂虽在皆浮辞。
惜哉此纸无一画,欲记存亡人应嗤。
他年好事继追访,姑愿首尾观吾诗。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梁安世所作,名为《秦碑一纸并古诗呈王梅溪太守》,通过描述对秦碑的探寻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厚兴趣和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友人公生鼓励诗人搜集秦望碑的相关资料,诗人自己也在此地停留了三年,梦中常与云雾一同飞驰于山顶。接着,诗人询问当地父老关于山中情况,得知山中多有猛兽,环境险恶,人们不敢轻易前往。诗人推测这山洞可能如同钟乳石穴,过去曾有人为躲避骚扰而虚构故事。诗人还提到了古代山东的罘石入海,以此类比秦人的行为并非出于民众的利益。在闲暇之时,诗人登临云门寺,听闻若耶溪上的奇景,以及山势之峻峭,丹鹤夜宿的情景。诗人南望天台,西眺钱塘,感叹峰峦如群儿般渺小。在山中,诗人发现了李斯篆书的刻本,这是古人避乱时留下的痕迹。诗人与墨工一同攀登悬崖,历经艰辛,最终在山石上找到了仅存三尺许的秦碑。他们擦拭碑文,小心翼翼地记录下这段历史,仿佛将它收入袖中。诗人感慨,虽然诗书可以流传不朽,但金石也有磨损的时刻。他批评秦始皇不追求仁义,反而试图掩盖前代之美誉。诗人惋惜秦碑上没有绘画,无法完整记录历史的变迁。最后,诗人希望未来有人能继续追寻和记录这段历史,并留下自己的诗篇作为见证。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对古代遗迹的探索与保护,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和对古代文明的尊重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