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同门吏,扬鞭入后尘
出处:《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
唐 · 李端
东方发车骑,君是上头人。
奠雁逢良日,行媒及仲春。
时称渡河妇,宜配坦床宾。
安得同门吏,扬鞭入后尘。
奠雁逢良日,行媒及仲春。
时称渡河妇,宜配坦床宾。
安得同门吏,扬鞭入后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东方:指早晨或东方国家。发车骑:开始热闹起来,比喻活动开始。
君:尊称,指对方。
上头人:地位高的人。
奠雁: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以雁为象征。
良日:吉利的日子。
行媒:媒婆。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渡河妇:能过河的女子,比喻能力强或有担当。
宜配:适宜做配偶。
坦床宾:坦诚相待的宾客,形容配偶。
同门吏:同一门派或学校的同事。
扬鞭:挥鞭策马,比喻追随或行动。
后尘:后面扬起的尘土,比喻人的足迹或追随。
翻译
东方开始热闹起来,您是尊贵的领导。举行奠雁仪式选好日子,媒婆在仲春时节忙碌着。
人们称赞她是过河的好帮手,适合成为坦诚相待的夫婿的伴侣。
我多么希望能成为您的同僚,紧随您的步伐前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喜庆氛围,表达了对友人新婚之际的美好祝愿。
“东方发车骑,君是上头人。” 这两句以早晨日出时分的景色为背景,将黎兵曹比喻成日出之初最亮堂的星宿,表明其在众人中的突出与尊贵。
“奠雁逢良日,行媒及仲春。” 这里的“奠雁”指的是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习俗,即用白雁作为聘礼;“逢良日”则是选择吉日进行这重要的仪式。第二句中的“行媒”指的是媒人完成了使命,“仲春”即初夏之时,天气温和,适合婚庆。
接下来的两句:“时称渡河妇,宜配坦床宾。” 这里的“渡河妇”可能是指一位德才兼备的女子,而“坦床宾”则形容黎兵曹为人品行皆佳之士。诗人赞美这对新人都堪称佳偶。
最后两句:“安得同门吏,扬鞭入后尘。” 这里的“安得”表达一种羡慕和希望,愿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段良缘。而“扬鞭入后尘”则是形容骑马离去时的情景,表示送别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婚礼习俗的点缀,展现了诗人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