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怛动旒扆,鸿胪葬老臣
出处:《魏忠献公挽歌辞三首 其三》
宋 · 司马光
恻怛动旒扆,鸿胪葬老臣。
箫铙震淦口,绋翣隘漳滨。
久大英名在,哀荣异礼陈。
丰碑纪遗烈,长泣邺城人。
箫铙震淦口,绋翣隘漳滨。
久大英名在,哀荣异礼陈。
丰碑纪遗烈,长泣邺城人。
注释
恻怛:悲伤、忧虑。旒扆:古代帝王的宝座,这里指代皇帝。
鸿胪:官职名,负责外交和礼仪。
绋翣:出丧时使用的旗帜。
漳滨:古代地名,漳水边。
英名:显赫的名声。
异礼:非同寻常的礼仪。
丰碑:高大的纪念碑。
遗烈:遗留的功绩或英魂。
邺城:古都,此处可能特指某地。
翻译
皇帝心怀悲痛,为老臣举行葬礼。吹奏的乐曲在淦口震动,送葬队伍经过漳滨河畔。
老臣的长久威望犹在,葬礼规格超常以示哀荣。
高大的纪念碑记载了他的功绩,邺城的人们长久哭泣以表哀悼。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哀伤和怀念之情的挽歌,诗人通过对逝者的追忆和赞颂来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从“恻怛动旒扆,鸿胪葬老臣”可见诗人对于已故将领的敬重与怀念,使用了恻怛、鸿胪等字眼来形容这种深沉的情感。"箫铙震淦口,绋翣隘漳滨"则描写了葬礼时的悲壮场面,通过对墓地和葬礼仪式的描述,再次强化了哀思之情。
接着,“久大英名在,哀荣异礼陈”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长存英名的期望,以及对逝者特殊贡献所作出的特别礼遇。"丰碑纪遗烈,长泣邺城人"则是希望通过碑文来记载逝者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以及当地百姓对于逝者的深切哀悼。
总体来说,这首挽歌充满了对逝者英名永存的赞美和对其生命的缅怀之情,通过对葬礼场面的生动描绘,以及对逝者贡献的高度评价,诗人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哀思与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