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知识方流涕,处处俱成桃李蹊
出处:《郭太尉挽诗》
宋 · 洪适
閒适珍台腆旧仪,趣归方俟诏封泥。
人生七十古犹少,执政二三今与齐。
忽见墓门陈石马,空怀宾阁奉金犀。
不须知识方流涕,处处俱成桃李蹊。
人生七十古犹少,执政二三今与齐。
忽见墓门陈石马,空怀宾阁奉金犀。
不须知识方流涕,处处俱成桃李蹊。
鉴赏
这首挽诗《郭太尉挽诗》由宋代诗人洪适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前的回忆与缅怀,展现了对郭太尉的深厚情感与敬意。
首句“閒适珍台腆旧仪”,描绘了郭太尉生前闲适的生活状态,珍视传统礼仪,体现了其高雅的生活品味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接着“趣归方俟诏封泥”则暗示了郭太尉在世时的忙碌与期待,等待着官方的认可与表彰,展现出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人生七十古犹少,执政二三今与齐”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郭太尉长寿与成就的赞美。将“人生七十”与“古犹少”相比较,突出了郭太尉的长寿;而“执政二三”与“今与齐”则强调了他在政治领域的卓越贡献,与同时代的其他重要人物并驾齐驱。
“忽见墓门陈石马,空怀宾阁奉金犀”两句,通过墓门石马与宾阁金犀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石马与金犀作为古代墓葬中的常见装饰,象征着逝者的身份与地位,同时也寄托了后人对其生前荣光的追忆。
最后,“不须知识方流涕,处处俱成桃李蹊”两句,以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桃李满天下的比喻,表达了对郭太尉逝世的深切哀悼以及对其影响的广泛认可。这句话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郭太尉留下的深远影响,如同桃李花开遍地,象征着他的精神与成就被后人铭记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表达了对郭太尉的怀念与敬仰,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富有深意的比喻,展现了其生前的风采与影响,以及对后人的启示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