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壤蕃帝华,列正蔼皇宫
出处:《还都口号诗》
南北朝 · 鲍照
分壤蕃帝华,列正蔼皇宫。
礼燕及年暇,朝奏因岁通。
维舟歇金景,结棹俟昌风。
钲歌首寒物,归吹践开冬。
阴沉烟塞合,萧瑟凉海空。
驰霜急归节,幽云惨天容。
旌鼓贯玄途,羽鹢被长江。
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
恩世共渝洽,身愿两扳逢。
勉哉河济客,勤尔尺波功。
礼燕及年暇,朝奏因岁通。
维舟歇金景,结棹俟昌风。
钲歌首寒物,归吹践开冬。
阴沉烟塞合,萧瑟凉海空。
驰霜急归节,幽云惨天容。
旌鼓贯玄途,羽鹢被长江。
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
恩世共渝洽,身愿两扳逢。
勉哉河济客,勤尔尺波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分壤:划分疆域。蕃帝华:帝王的华丽、繁盛。
列正:排列有序。
蔼皇宫:壮丽、和谐的皇宫。
礼燕:礼仪宴会。
年暇:闲暇的时光。
朝奏:朝廷的奏章。
岁通:随着年岁的更替。
维舟:系舟,停泊船只。
金景:金色的景色,比喻美景。
结棹:整理船桨,准备航行。
昌风:昌盛之风,指好的时机或运势。
钲歌:古代军中的乐器声,这里指音乐响起。
首寒物:预示寒冷季节开始的事物。
归吹:归来的风,指季节变换的风。
开冬:初冬,冬季的开始。
阴沉:天气阴暗。
烟塞合:烟雾与边塞相接,形容景象辽阔而苍茫。
萧瑟:形容风声或景色凄凉。
凉海空:凉意弥漫的海上空旷。
驰霜:急促的霜冻,比喻时间飞逝。
急归节:急于归家的时节。
幽云:暗淡的云彩。
惨天容:使天空显得哀伤。
旌鼓:旌旗和鼓乐,代指军队或出行的仪仗。
贯玄途:贯穿深远的道路。
羽鹢:装饰有羽毛的船头,代指船只。
被长江:覆盖、横渡长江。
君王:皇帝。
迟京国:久居京城,也指期待京城之事。
游子:远离家乡的人。
乡邦:故乡。
恩世:皇恩浩荡,惠及世间。
共渝洽:共同融洽,和谐相处。
身愿:个人的心愿。
两扳逢:两次相逢的机会,这里指良好的机遇。
勉哉:努力吧。
河济客:黄河与济水之间的行者,泛指旅人。
勤尔:勤奋的你。
尺波功:在每寸波浪中建功立业,比喻在任何环境中都要努力。
翻译
划分疆域显帝王之华丽,排列有序映衬壮丽皇宫。礼仪宴会趁着闲暇时光,年岁更替伴随朝堂奏章。
系舟停泊在金色的景色旁,整舟待发期盼着昌盛之风。
钲歌响起寒冬将至,归来的风儿宣告初冬已降临。
阴沉中烟雾与边塞相接,萧瑟中凉意笼罩着大海与天空。
急促的霜冻催促着归期,暗淡的云彩使天空显得哀伤。
旌旗鼓乐贯穿深远的道路,羽翼船桨覆盖广阔的长江。
君王久居京城心怀期待,远游的子民思念着家乡。
皇恩浩荡世间共融,个人心愿盼双逢良机。
努力吧,黄河济水间的行者,勤奋地在每寸波浪中建功立业。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皇帝返回京城的壮丽画面,展现了古代宫廷的繁华与权力的交织,以及远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分壤蕃帝华”和“列正蔼皇宫”,通过对宫殿的描绘,表达了皇权的辉煌与庄严。接着,“礼燕及年暇,朝奏因岁通”则展示了皇帝行礼、奏报天子的隆重仪式。
诗中“维舟歇金景,结棹俟昌风”,描绘了一幅船只停泊在金碧辉煌的水域之中的画面,与“钲歌首寒物,归吹践开冬”相呼应,表现了皇帝返回京城的盛况,以及随季节变化而来的自然景象。
后半部分诗句,“阴沉烟塞合,萧瑟凉海空。驰霜急归节,幽云惨天容”,则转向描绘秋冬时节的萧瑟与冷清,从中透露出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情感。
“旌鼓贯玄途,羽鹢被长江。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这几句,则将视角转向皇帝的行军与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通过对旌旗、鼓声和飞鸟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氛围以及人心所向。
最后,“恩世共渝洽,身愿两扳逢。勉哉河济客,勤尔尺波功”表达了皇帝对民众的关怀,以及对远方旅人的祝福与期望,这些情感在诗句中交织,形成了一幅丰富而深邃的情景画卷。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宫廷生活和人文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时刻,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多层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