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仕潜郎省,通才适世资
出处:《驾部郎中毕公挽辞二首 其二》
宋 · 苏颂
早仕潜郎省,通才适世资。
衣冠推吉履,州郡载遗思。
乔木陉山外,阴堂洛水湄。
令名千古在,沈刻争臣辞。
衣冠推吉履,州郡载遗思。
乔木陉山外,阴堂洛水湄。
令名千古在,沈刻争臣辞。
注释
早仕:年轻的仕途。郎省:郎官所在的朝廷部门。
通才:全面有才之人。
适世资:适合时代的需求。
衣冠:服饰和名声。
吉履:吉祥的鞋子,象征好的命运。
遗思:留下的思念或回忆。
乔木:高大的树木。
陉山:地名,可能指代山脉。
阴堂:阴凉的厅堂。
洛水:古代河流,洛阳附近。
令名:美好的名声。
沈刻:深沉而显著。
争臣辞:忠诚的臣子的言辞。
翻译
他年轻时就担任郎官,在朝廷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他的衣着和风度被人们推崇,他在州郡任职期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怀念。
他在陉山之外的高大树木下,洛水之滨的阴凉厅堂中度过时光。
他的美名流传千古,沉稳的品格如同雕刻般鲜明,他的忠诚辞章令人敬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为悼念毕公郎中所作的挽辞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毕公卓越才能与高尚品德的赞扬。"早仕潜郎省"称赞他早年即在朝廷中崭露头角,"通才适世资"则肯定了他的广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衣冠推吉履"暗示他在官场上受到尊敬,"州郡载遗思"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乔木陉山外"以高大的树木比喻毕公的德行高洁,"阴堂洛水湄"则描绘了他生前活动之地的美好环境。最后两句"令名千古在,沈刻争臣辞",高度评价了毕公的美名将永垂不朽,他的忠诚和辞章将被后人铭记。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赞美逝者品德和功绩的挽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体现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