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为短气,哀哉融与修
昔在庞德公,有足不入州。
鸾凤自有志,燕雀安可俦。
乃知金石坚,不逐万物流。
当时天下事,固为长者忧。
未易一木支,杀身何能酬。
令人为短气,哀哉融与修。
鸾凤自有志,燕雀安可俦。
乃知金石坚,不逐万物流。
当时天下事,固为长者忧。
未易一木支,杀身何能酬。
令人为短气,哀哉融与修。
注释
昔:从前。庞德公:古代隐士。
足:脚。
州:州府,古代行政区划。
鸾凤:比喻有才德的人。
燕雀:比喻平凡之人。
俦:同类,伴侣。
金石坚:形容人的意志坚定如金石。
逐:追逐,跟随。
万物流:世俗的变迁。
天下事:指世间的纷扰事务。
固:本来,自然。
长者: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一木支:一根木头支撑。
酬:回报,报答。
短气:感到气馁,失望。
哀哉:悲叹。
融与修:可能是人名,具体身份不明。
翻译
从前有个庞德公,足迹不踏入州府。凤凰和鸾鸟有自己志向,麻雀怎能相提并论。
这才明白金石般坚定,不会随世俗变迁。
那时天下的纷争,本就是长者的忧虑。
世间难有一木支撑,牺牲生命又能如何报答。
这让人感到沮丧,唉,融与修的遭遇多么悲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他以东坡在惠州的生活困顿为背景,表达了对苏轼处境的同情,并借陶渊明《贫士七首》的意象,抒发了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庞德公的隐逸故事,暗示苏轼的高尚品格如同鸾凤,不应与世俗燕雀同流。诗人感叹世事艰难,即使如金石般坚韧,也无法避免生活的流转。他借用“未易一木支”表达局势的不稳定,认为苏轼的付出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最后,诗人对苏轼的困境感到悲凉,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赵蕃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无奈与苦涩。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鲜明的历史和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