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陲佳拓璠玙同,好事携过崤函东
出处:《天山碑歌》
清 · 王必达
万松郁蟠天为黑,上有虬螭护名刻。
行人交说大唐年,仰视碑文身手侧。
毡椎下拜施拓工,往往震撼鸣雷风。
或登或降戒勿语,明神呵斥居巃嵷。
西陲佳拓璠玙同,好事携过崤函东。
贞观欧虞伟书体,结构虽异姿仍雄。
突厥高昌拜且舞,照耀天山矜武功。
姓名磊磊将剥落,审视方能辨官爵。
上公陈国居第一,唐之班郑侯君集。
文皇几不食熊蹯,青史堪追超与吉。
此碑峨峨高插云,建者左屯卫将军。
姜氏行本刊其勋,万钧薛氏亦大将,监门中郎尤纷纷。
野火不焚石不破,千载中原足流播。
夷言翻作科舍图,壮气封罢狼居胥。
九成宫本夸上上,台池避暑真区区。
老弃毛锥守边塞,片幅摩挲终日对。
谁云赑屃险难攀,在我茫茫幅?内。
行人交说大唐年,仰视碑文身手侧。
毡椎下拜施拓工,往往震撼鸣雷风。
或登或降戒勿语,明神呵斥居巃嵷。
西陲佳拓璠玙同,好事携过崤函东。
贞观欧虞伟书体,结构虽异姿仍雄。
突厥高昌拜且舞,照耀天山矜武功。
姓名磊磊将剥落,审视方能辨官爵。
上公陈国居第一,唐之班郑侯君集。
文皇几不食熊蹯,青史堪追超与吉。
此碑峨峨高插云,建者左屯卫将军。
姜氏行本刊其勋,万钧薛氏亦大将,监门中郎尤纷纷。
野火不焚石不破,千载中原足流播。
夷言翻作科舍图,壮气封罢狼居胥。
九成宫本夸上上,台池避暑真区区。
老弃毛锥守边塞,片幅摩挲终日对。
谁云赑屃险难攀,在我茫茫幅?内。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王必达的《天山碑歌》描绘了一块矗立在天山上的巨大石碑,其壮观景象和历史价值令人赞叹。诗中首先描述了松树环绕,石碑上刻有守护的虬螭,象征着大唐盛世的荣耀。行人驻足仰望碑文,对其历史深感敬畏。
拓工们虔诚地进行拓印,仿佛能引发天地震动,碑文上的文字神秘而威严,提醒人们要保持肃静。碑文记载着唐朝的功绩,如贞观年间欧虞的大字书法,展现了雄浑的气势。突厥和高昌的臣服也体现在碑上,显示出大唐的武功赫赫。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姓名模糊,但官爵等级依然可辨,上公陈国位列首位,暗示着碑文的重要性。诗人提到这块碑是左屯卫将军所建,姜氏和薛氏等名将也有参与,显示了众多英雄人物的贡献。
石碑历经风雨,却坚韧不摧,其内容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夷人的话语被镌刻其上,增添了文化交融的印记。诗人感慨自己老去但仍珍视这份文化遗产,每日摩挲石碑,感叹其不易攀登,但内心充满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叙述,赞美了天山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