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泉大自在,映月泻潺湲
出处:《秋日杂兴二首 其一》
宋 · 罗椅
秋山何言哉,万物兴自阑。
昔翳春空云,今作道上斑。
况此江浦蕙,几何不为菅。
幽泉大自在,映月泻潺湲。
昔翳春空云,今作道上斑。
况此江浦蕙,几何不为菅。
幽泉大自在,映月泻潺湲。
翻译
秋天的山峦默默无语,世间万物生机已尽。昔日春天天空的云彩,如今在路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更何况这江边的蕙草,又能存在多久呢?
幽深的泉水自由自在,月光下流淌得清亮悠长。
注释
秋山:指代秋季的山峦。何言哉:默默无语,没有表达什么。
万物兴自阑:万物的生机已经衰落。
昔:从前。
翳:遮蔽。
春空云:春天的天空中的云彩。
今:现在。
道上斑:道路上的斑驳痕迹。
况:何况。
江浦蕙:江边的蕙草。
几何:多少,表示不确定。
不为菅:不能长久像菅茅一样生长。
幽泉:幽深的泉水。
大自在:非常自由自在。
映月:映照着月光。
泻潺湲:流淌得清亮悠长。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罗椅的《秋日杂兴二首(其一)》描绘了秋天山色的寂寥与自然万物的衰落。"秋山何言哉,万物兴自阑",诗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秋天山峦无言,万物生机渐消的景象。"昔翳春空云,今作道上斑",将春天的云彩与如今道路上的斑驳相比,暗示时光流转,物换星移。
接下来,诗人借江边的蕙草感叹生命的短暂,"况此江浦蕙,几何不为菅",暗示即使如蕙草般美好,也无法抵挡岁月的摧残,终将化为寻常之物。最后两句"幽泉大自在,映月泻潺湲"则转向了宁静的幽泉,以月光下的流水声,传达出一种超脱于世俗变迁的自在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自然法则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