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出处:《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
宋 · 苏轼
白发已十载,青春无一堪。
不惊新岁换,聊与故人谈。
牛健民声喜,鸦娇雪意酣。
霏微不到地,和暖要宜蚕。
岁月斜川似,风流曲水惭。
行吟老燕代,坐睡梦江潭。
丞掾颇哀援,歌呼谁怕参。
衰怀久灰槁,习气尚馋贪。
白啖本河朔,红消真剑南。
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归卧灯残帐,醒闻叶打庵。
须烦李居士,重说后三三。
不惊新岁换,聊与故人谈。
牛健民声喜,鸦娇雪意酣。
霏微不到地,和暖要宜蚕。
岁月斜川似,风流曲水惭。
行吟老燕代,坐睡梦江潭。
丞掾颇哀援,歌呼谁怕参。
衰怀久灰槁,习气尚馋贪。
白啖本河朔,红消真剑南。
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归卧灯残帐,醒闻叶打庵。
须烦李居士,重说后三三。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白发。十载:十年。
青春:年轻的岁月。
新岁:新的一年。
故人:老朋友。
牛健:牛力旺盛。
鸦娇:乌鸦欢快。
霏微:微小的风尘。
和暖:温暖的气候。
岁月:时间的流逝。
风流:才子佳人的风雅之事。
行吟:边走边吟唱。
丞掾:官府僚属。
哀援:同情援助。
馋贪:贪婪。
白啖:随意吃喝。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剑南:唐代行政区划,今四川一带。
辛盘:新年习俗中的菜肴。
腊酒:腊月酿制的酒。
庵:小庙或僧舍。
李居士:指李姓的居士,可能为诗人所敬仰的人。
后三三:可能是诗中某个故事或典故的代称。
翻译
十年白发已满头,青春不再有。新年到来不觉惊,与旧友闲谈度时光。
农夫欢声牛力壮,乌鸦在雪中嬉戏显欢快。
微风轻拂不过地,适宜蚕宝宝生长。
岁月如斜川流逝,我却愧对风流人物。
老燕吟唱代我行,坐睡梦中江水边。
僚属同情我困厄,无人敢唱出我的哀歌。
心灰意冷久已矣,习性依旧贪婪。
白吃原是北方事,红颜消逝剑南地。
新年菜肴有青韭,腊酒则是黄柑香。
归寝帐中灯影暗,醒来听见树叶打庵。
期待居士李再来,重述那过去的故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所作,名为《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
"白发已十载,青春无一堪。"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哀叹。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而"青春无一堪"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和无奈。
"不惊新岁换,聊与故人谈。"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心态,对于时间的变迁持平常心态,同时也表明了他愿意与老朋友们交流、共度时光的意愿。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牛健民声喜、鸦娇雪意酣等,以及对春日温暖气氛的渲染,表达了他对于新生与希望的期待和享受。
"岁月斜川似,风流曲水惭。行吟老燕代,坐睡梦江潭。" 这几句诗中,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心境。
后半部分的诗句如"丞掾颇哀援,歌呼谁怕参。衰怀久灰槁,习气尚馋贪。白啖本河朔,红消真剑南。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归卧灯残帐,醒闻叶打庵。" 等,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享受和对友情的珍惜,以及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
最后一句"须烦李居士,重说后三三。" 则是呼唤朋友李端叔,希望他再次讲述某个故事(三三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内容或者是泛指),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知识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