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悟缘声色,当今学者疏
出处:《诗偈 其一七八》
唐 · 庞蕴
行学非真道,徒劳神与躯。
千里寻月影,终是枉工夫。
不悟缘声色,当今学者疏。
但看起灭处,此个是真如。
千里寻月影,终是枉工夫。
不悟缘声色,当今学者疏。
但看起灭处,此个是真如。
注释
行:行学。非:不是。
真道:真正的道路。
徒劳:白白地。
神与躯:精神和身体。
千里:形容极远。
寻月影:寻找月亮的倒影。
终是:终究是。
枉工夫:白费力气。
不悟:不明白。
缘声色:因声色而沉迷。
当今学者:现在的学者。
疏:疏忽。
但看:只须看。
起灭处:事物的生灭过程。
此个:这个。
真如:真实的本质。
翻译
追求学问并非真正的道路,只是白白耗费精神和身体。千里迢迢寻找月亮的倒影,终究是白费力气。
不明白因声色而沉迷,现在的学者对此疏忽了。
只需观察事物的生灭过程,这便是真实的本质。
鉴赏
这首诗歌咏的是禅宗的修行境界,开篇即指出世间学问非真实之道,只是劳碌身心。诗人通过“千里寻月影”比喻修行者追求虚幻的目标,最终只能是一场空忙。这强烈地表达了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批判和超脱,以及对禅学中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观点的赞同。接着,“不悟缘声色”进一步揭示了当时学者未能领会真理的疏漏。而最后两句“但看起灭处,此个是真如”,则直接指向禅宗中对现象生灭之实相的体认,即在万象皆空中见到真实的如来藏。
诗偈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透露出一股超然物外的清凉气息。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诗人强调了禅学直指心性的特点,以及对传统知识追求的批判性思考。在唐代,禅宗正值兴盛时期,此类思想在当时文化界影响深远。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庞蕴作为一位僧人,对于禅学思想有着深刻理解和个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