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出处:《跋子瞻和陶诗》
宋 ·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子瞻:即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岭南:地区名,指五岭以南地区。
时宰:当时的执政者,指章悖。
饱吃惠州饭: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官,至惠州安置,时达三年。
惠州:现今广东省惠州市。
彭泽:地名,在今江西九江东北部。
陶渊明曾在此地作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乡。
这里以彭泽指代陶渊明。
处:隐居田园。
翻译
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他饱吃了惠州的饭,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
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
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情况虽有不同,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却是多么相似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对苏轼(子瞻)在被贬岭南期间创作的和陶诗的评价。黄庭坚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他赞赏苏轼即使身处逆境,依然能像晋代的陶渊明一样,以豁达的态度享受生活的简单,创作出富含深意的诗歌。黄庭坚认为,尽管苏轼与陶渊明的仕途经历大相径庭,但他们的精神境界和艺术风格有着相似之处,都体现了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操。整首诗流露出对苏轼坚韧人格和文学才华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