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禅山木长,浣衲海沙秋
出处:《赠禅僧》
唐 · 马戴
弟子人天遍,童年在沃洲。
开禅山木长,浣衲海沙秋。
振锡摇汀月,持瓶接瀑流。
赤城何日上,鄙愿从师游。
开禅山木长,浣衲海沙秋。
振锡摇汀月,持瓶接瀑流。
赤城何日上,鄙愿从师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弟子:门徒,学生。人天遍:遍布人间与天界,形容影响力广。
童年:幼年时期。
沃洲:地名,此处代指修行之地。
开禅:领悟、修行禅法。
山木长:树木茂盛生长,比喻禅意深远。
浣衲:洗涤僧衣,比喻清修生活。
海沙秋:海边的秋景,营造出清寂氛围。
振锡:振动锡杖,僧人行走时的动作。
汀月:河滩上的月色。
持瓶:手持瓶钵,僧人化缘的用具。
接瀑流:接取瀑布流水,象征接受自然的洗礼。
赤城:赤城山,代指修行的更高境界或圣地。
何日上:何时能够到达。
鄙愿:谦称自己的愿望。
从师游:跟随师父一起游学修行。
翻译
门徒遍布人间与天界,幼年时光在沃洲度过。在山林中开悟禅理,树木随之茁壮,秋日里在海边洗涤僧衣。
行走在河滩上,锡杖震动映着月光,手持瓶钵承接飞瀑之水。
何时能登上赤城山呢?我渴望随师父一同游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弟子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于跟随师父游历的渴望。开篇“弟子人天遍,童年在沃洲”表达了弟子的广泛联系和早年的根基所在。紧接着,“开禅山木长,浣衲海沙秋”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禅宗生活景象,其中“开禅山木长”可能暗示了禅僧修行之地,而“浣衲海沙秋”则是对清净心境的一种形象表达。
中间两句“振锡摇汀月,持瓶接瀑流”生动展示了禅僧日常的生活状态。“振锡摇汀月”可能是在夜晚击磬之声,而“持瓶接瀑流”则是对禅僧取水行径的一种描绘。这些细节均透露出一种宁静、自然而不为世俗所动的生活氛围。
最后,“赤城何日上,鄙愿从师游”表达了弟子对于攀登高山——象征性地达到更高修行境界的渴望,以及他对跟随师父游历四方、学习和成长的迫切愿望。这不仅是对肉体上的旅行,更是对心灵上追求真理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禅宗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禅学修行的一种向往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