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譬于水公之迹,胸中公固有虚室
出处:《题叶英州清白亭》
宋 · 曾丰
一元之气天得清,推为覆帱万物生。
四时之气秋得白,推为揫敛万物成。
清白为德盖如此,我公何独取于水。
水生于天落于秋,妙与万物为终始。
公家清白世所无,俸馀仅有数卷书。
归与宴坐故溪上,此心洞与溪水俱。
取譬于水公之迹,胸中公固有虚室。
清白一自虚中出,清至表表白画画。
上少能容下多嫉,更居以浊守以黑,始与造化相出入。
四时之气秋得白,推为揫敛万物成。
清白为德盖如此,我公何独取于水。
水生于天落于秋,妙与万物为终始。
公家清白世所无,俸馀仅有数卷书。
归与宴坐故溪上,此心洞与溪水俱。
取譬于水公之迹,胸中公固有虚室。
清白一自虚中出,清至表表白画画。
上少能容下多嫉,更居以浊守以黑,始与造化相出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题叶英州清白亭》,通过对自然界“一元之气”和“四时之气”的描绘,尤其是对水的特性——清白、循环不息的赞美,来象征和歌颂叶英州的高尚品德。诗人指出叶英州的清白如同天之清气和秋之白气,是世间少有的美德,他的生活简朴,仅以几卷书为伴。他选择在溪边归隐,心境如水般清澈,寓言他的内心如虚室一般空灵,清白之德源自内心的虚静。
诗中通过比喻,将叶英州的品行比作水,强调其透明无私,既能包容又能承受外界的嫉妒。他选择在污浊之中保持清白,这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相契合。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寄寓了对叶英州清廉人格的深深敬仰,同时也传达出对高尚道德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