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时三界有,悟即出嚣缠
出处:《诗偈 其四十六》
唐 · 庞蕴
迷时三界有,悟即出嚣缠。
心无六入迹,清净达本源。
地狱成净土,招手别诸天。
报语三涂宅,共你更无缘。
非论早与晚,悟理即无边。
心无六入迹,清净达本源。
地狱成净土,招手别诸天。
报语三涂宅,共你更无缘。
非论早与晚,悟理即无边。
注释
迷时:指迷失或困惑的时候。三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象征世间万物。
嚣缠:形容困扰或束缚。
六入:佛教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
清净:纯洁无杂,心境安宁。
本源: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净土:佛教中指心灵的净土,超脱世俗之地。
招手:形象地表示告别。
诸天:天上众神。
三涂:佛教中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无缘:没有缘分或联系。
悟理:领悟道理或真理。
无边:没有边际,无穷尽。
翻译
在迷惑的时候,三界仿佛存在,一旦领悟,就能摆脱困扰。心中没有六尘的痕迹,就能达到纯净的根源。
即使地狱也能成为净土,挥手告别众天神。
告诉三恶道的住所,我们之间已无任何缘分。
不论早晚,只要领悟真理,它的边界无穷无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所作,名为《诗偈(其四十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诗,通过对时间、空间和心灵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悟道与解脱的理解。
“迷时三界有,悟即出嚣缠。”这两句诗意指在迷惑之时,人们沉浸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即佛教中的世间)的苦难之中,而一旦达到顿悟,即可摆脱世间的羁绊和束缚。
“心无六入迹,清净达本源。”这里的“六入”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官与外界接触时会产生的痕跡。诗句表明,当心灵无所挂碍,纯洁无染时,便能达到一种原始、本质的状态。
“地狱成净土,招手别诸天。”这两句诗颇具象征意味,“地狱”代表苦难之处,而“成净土”则是通过修行将其转变为清净之境。招手别诸天,可能是指在达到某种精神层次后,对于其他的追求或依恋说再见。
“报语三涂宅,共你更无缘。”这里的“三涂”可能指的是世间的迷惑和束缚,而“三涂宅”则暗示了一种隔绝与超脱。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某些事物或关系的彻底告别。
最后,“非论早与晚,悟理即无边。”这句强调了悟到真理的时机并不重要,一旦达到真理,便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迷惑与觉醒、束缚与解脱等概念,表达了一种超越世间烦恼,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解脱的禅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