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时仍梦寐,葬地且烟萝
出处:《哭芳弟二首》
明 · 李英
骨肉伤凋谢,泉台杳奈何。
逢时仍梦寐,葬地且烟萝。
明月三江水,扁舟一钓蓑。
凄其怜大被,夜夜泪痕多。
逢时仍梦寐,葬地且烟萝。
明月三江水,扁舟一钓蓑。
凄其怜大被,夜夜泪痕多。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英所作的《哭芳弟二首(其二)》,通过哀悼逝去的弟弟,表达了深切的悲痛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亡者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首句“骨肉伤凋谢”,直接点明了诗人因亲人离世而内心痛苦的感受,骨肉亲情的丧失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悲伤与哀痛。接下来,“泉台杳奈何”一句,将亡者的归宿描绘为遥远的泉台,表达了对亡者所在之地的迷茫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不可逾越的距离。
“逢时仍梦寐,葬地且烟萝”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亡者的思念。逢时即在特定的时间,诗人仍然会梦见亡者,表现了对亡者的深深眷恋;葬地则指亡者的安息之所,以烟萝形容,既渲染了墓地的荒凉与寂静,也寄托了诗人对亡者永恒的怀念。
“明月三江水,扁舟一钓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明月照耀下的江水波光粼粼,扁舟上垂钓者身着蓑衣,似乎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含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尽遐想。
最后,“凄其怜大被,夜夜泪痕多”表达了诗人对亡者遗物的怜惜以及夜夜难眠的泪水,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痛与不舍。大被可能象征着亡者生前的温暖与陪伴,夜夜泪痕多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悲伤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富有诗意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悼与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