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祢正平,才多遇乃厄
愿为穷巷士,毋为诸侯客。
南阳有卧龙,门前森古柏。
登山一以眺,喟然生太息。
落落祢正平,才多遇乃厄。
矫矫孔文举,名高族为赤。
辟之齐三士,功成身被殛。
慷慨争伏死,身可赎以百。
自昔固皆然,恻怆亦何益。
閒来抱膝吟,愿言惜羽翮。
不遇三顾主,终焉隐薮泽。
鉴赏
这首诗《诸葛武侯梁父吟》由清代诗人王家枚所作,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先,“世道多崄巇,君子慎所择。”开篇即揭示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强调君子在选择道路时应谨慎行事。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洞察,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接着,“愿为穷巷士,毋为诸侯客。”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疏离。这种对比,反映了对自由与束缚、隐逸与权势之间抉择的思考。
“南阳有卧龙,门前森古柏。”通过比喻诸葛亮如卧龙般才华横溢,门前古柏象征其深沉与稳重,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非凡才能与内敛性格。
“登山一以眺,喟然生太息。”诗人登高远望,感叹于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命运不可控的感慨。
“落落祢正平,才多遇乃厄。”通过祢衡的例子,强调了才华与命运之间的矛盾,即使拥有卓越的才能也可能遭遇不幸。
“矫矫孔文举,名高族为赤。”提到孔融,进一步探讨了名声与家族荣誉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命运与社会评价的复杂性。
“辟之齐三士,功成身被殛。”将诸葛亮与齐国的三个勇士相比较,指出虽然他们功勋卓著,但最终却遭受了不幸的命运,暗示了英雄末路的悲剧色彩。
“慷慨争伏死,身可赎以百。”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认为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惜付出生命。
“自昔固皆然,恻怆亦何益。”诗人反思历史上的相似现象,认为哀叹与同情无助于改变现状,强调了面对命运时的无奈与接受。
“閒来抱膝吟,愿言惜羽翮。”在闲暇时光中,诗人独自吟诵,表达了对自由与飞翔的渴望,以及对束缚与限制的惋惜。
“不遇三顾主,终焉隐薮泽。”最后,诗人以诸葛亮未能遇到明君刘备的典故,表达了对人才与机遇之间关系的感慨,以及对诸葛亮最终归隐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