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明朝过桃溪,溪女莫相诧全文

明朝过桃溪,溪女莫相诧

出处:《天台游山
宋 · 陈知柔
烟萝穿几重,柴车倦驱驾。
忽寻钟磬音,山腰得僧舍。
主僧闻我来,曳杖出相迓。
揖我坐虚阁,登临欠台榭。
老屋数椽馀,风物自闲暇。
古木出云杪,遥岑来竹罅。
下临一泓水,涵光冷相射。
但能了此生,未遽惭大厦。
我本山中人,偶失学圃稼。
为米聊复留,两同僧过夏。
得舟家可浮,遇竹宅便借。
是处皆南山,何必东篱下。
悠悠去忘归,宁畏长官骂。
松月苦留客,徘徊度清夜。
明朝过桃溪,溪女莫相诧

拼音版原文

yānluó穿chuānzhòngcháichējuànjià

xúnzhōngqìngyīnshānyāosēngshè

zhǔsēngwénláizhàngchūxiāng

zuòdēnglínqiàntáixiè

lǎoshùchuánfēngxiánxiá

chūyúnmiǎoyáocénláizhúxià

xiàlínhóngshuǐhánguānglěngxiāngshè

dànnéngleshēngwèicánshà

běnshānzhōngrénǒushīxuéjià

wèiliáoliúliǎngtóngsēngguòxià

zhōujiāzhúzhái便biànjiè

shìchùjiēnánshāndōngxià

yōuyōuwàngguīníngwèichángguān

sōngyuèliúpáihuáiqīng

míngcháoguòtáoxiāngchà

注释

烟萝:茂密的藤萝。
柴车:木柴车。
钟磬音:钟声磬响。
山腰:山的中部。
曳杖:手持禅杖。
相迓:迎接。
虚阁:空旷的阁楼。
欠:缺少。
馀:剩余。
风物:环境。
云杪:云霄顶端。
遥岑:远处的山峦。
涵光:反射光芒。
冷相射:冷冷地照射。
了此生:了悟此生。
惭大厦:对豪华住所感到羞愧。
学圃稼:田地耕作。
过夏:度过夏天。
舟家:船家。
竹宅:竹屋。
南山:这里的山。
东篱下:隐士居所。
悠悠:悠然。
宁畏:不怕。
松月苦留客:松月极力挽留。
清夜:清凉夜晚。
桃溪:桃溪。
溪女:溪边的姑娘。

翻译

茂密的藤萝穿越了多少层,驾车的木柴车疲惫不堪。
忽然听到钟声磬响,发现山腰有一座僧舍。
住持僧听说我来访,手持禅杖出来迎接。
他请我坐在空旷的阁楼上,虽然没有华丽的亭台。
几间老旧的房屋,环境宁静悠闲。
参天古木直插云霄,远处的山峦从竹林缝隙显现。
下面是清澈的水面,反射着冷冷的光芒。
只要能了悟此生,我并不觉得住在简陋之处就羞愧。
我本就是山中之人,偶尔离开田地耕作。
为了口粮暂且留下,与僧人共度夏天。
找到可以乘船的地方,遇见竹屋就借住。
这里处处都是南山,何必一定要在东篱之下呢。
悠然忘却归路,我不怕长官责骂。
松月殷勤挽留客人,我们在清凉夜晚徘徊。
明天我将越过桃溪,溪边的姑娘们不必惊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知柔在天台山游历的经历。首句“烟萝穿几重”展现了山间缭绕的雾气和茂密的藤萝,给人以幽深之感。接着,“柴车倦驱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疲惫,但“忽寻钟磬音,山腰得僧舍”则透露出寻找宁静与解脱的喜悦,他找到了一处山腰的僧舍。

僧人热情地迎接诗人,“曳杖出相迓”体现了僧人的友善。诗人被邀请至“虚阁”,感叹简陋的居所却有“风物自闲暇”的意境,四周古木参天,远山近竹,景色宜人。他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表示即使生活简朴,也能满足于“但能了此生”。

诗人自述原本是山中之人,因生活所需暂离山林,但与僧人共度夏季,过着简朴的生活,心中并无遗憾。他欣赏山中美景,认为不必拘泥于特定的地方,如陶渊明所说,南山即佳处。诗人悠然忘返,甚至不惧怕外界的责骂,沉浸于松月之下的宁静夜晚。

最后,诗人预告明日将过桃溪,提醒溪边的女子不必惊讶他的来访,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我反思,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