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家闻爆竹,海蠡杯子酌屠苏
出处:《辛亥除夕》
明 · 苏葵
钟鼓楼头报岁除,五更春入敝裘初。
桃符自把寻佳句,银鬓谁教逼老夫。
城市人家闻爆竹,海蠡杯子酌屠苏。
太平叨禄无裨补,只教嵩呼近御炉。
桃符自把寻佳句,银鬓谁教逼老夫。
城市人家闻爆竹,海蠡杯子酌屠苏。
太平叨禄无裨补,只教嵩呼近御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除夕之夜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节日氛围。
首联“钟鼓楼头报岁除,五更春入敝裘初”以钟鼓楼报时的场景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新年的到来。五更时分,春天的气息悄然进入破旧的衣裘之中,既体现了时间的紧迫感,也暗示了新年的温暖与希望。
颔联“桃符自把寻佳句,银鬓谁教逼老夫”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手持桃符(古代用于驱邪避凶的门神画),寻找着佳句,而自己的银白鬓发却在不经意间被岁月催促,显得有些无奈与感慨。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叹。
颈联“城市人家闻爆竹,海蠡杯子酌屠苏”描绘了城市中家家户户欢庆新年的热闹场景。爆竹声声,屠苏酒香,人们在欢笑声中迎接新年,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与和谐。
尾联“太平叨禄无裨补,只教嵩呼近御炉”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定、生活富足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无多大贡献,但愿能接近皇帝的炉火,为国家祈福的心愿。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朝末年除夕之夜的风俗习惯与人们的情感世界,既有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平稳定的向往,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