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松林八百里,昔日相传为界址
出处:《松林行》
元 · 袁桷
阴阴松林八百里,昔日相传为界址。
玄云卷甲天马来,雪兔霜狐先委靡。
山前犬牙十六州,石郎屈膝轻相投。
浅沙圆石古辙迹,草青草枯无尽愁。
□□拂天镇南北,万井燃松烟似墨。
大车□□龙角全,小车轮囷束矛戟。
松花落子□复抽,不如昔日当道稠。
采薪之人不辞□,出郭十里争相酬。
君不闻雪山之西铜柱南,混同鸭绿成东渐。
金山橐驼争贡宝,剪取平林作驰道。
玄云卷甲天马来,雪兔霜狐先委靡。
山前犬牙十六州,石郎屈膝轻相投。
浅沙圆石古辙迹,草青草枯无尽愁。
□□拂天镇南北,万井燃松烟似墨。
大车□□龙角全,小车轮囷束矛戟。
松花落子□复抽,不如昔日当道稠。
采薪之人不辞□,出郭十里争相酬。
君不闻雪山之西铜柱南,混同鸭绿成东渐。
金山橐驼争贡宝,剪取平林作驰道。
鉴赏
这首《松林行》描绘了八百里松林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故事,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开篇以“阴阴松林八百里”勾勒出一片幽深广袤的森林,接着通过“玄云卷甲天马来,雪兔霜狐先委靡”两句,巧妙地将松林的威严与生机展现出来,仿佛连天空中的云彩都为之低垂,而林中的野兽也显得弱不禁风。
“山前犬牙十六州,石郎屈膝轻相投”进一步渲染了松林的雄伟气势,山峰如犬牙交错,石像似乎也对这自然奇观低头致敬。随后,“浅沙圆石古辙迹,草青草枯无尽愁”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引发读者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拂天镇南北,万井燃松烟似墨”描绘了松林对周边环境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天空还是村落,都被松林的气息所笼罩。最后,“大车□□龙角全,小车轮囷束矛戟”可能是指古代战争场景,大车装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小车则可能携带武器,展现了松林下军事活动的紧张氛围。
“松花落子□复抽,不如昔日当道稠”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怀念,松树的花落了又开,但似乎不及往昔茂盛。而“采薪之人不辞□,出郭十里争相酬”则体现了人们对松林资源的利用与珍惜,即使远至十里也要前来获取。
“君不闻雪山之西铜柱南,混同鸭绿成东渐。金山橐驼争贡宝,剪取平林作驰道。”结尾部分通过类比,将松林的景象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雪山、铜柱、鸭绿江、金山、橐驼等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暗示了松林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松林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通过对松林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