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能从失马,子亦岂知鱼
出处:《书座左》
宋 · 宋伯仁
天地一蘧庐,吾身自卷舒。
翁能从失马,子亦岂知鱼。
谨独甘居漏,安贫且饭疏。
昨非今未是,宁不赋归欤。
翁能从失马,子亦岂知鱼。
谨独甘居漏,安贫且饭疏。
昨非今未是,宁不赋归欤。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地:世间。蘧庐:短暂的居所。
吾身:我自身。
卷舒:卷起或展开。
翁:老人。
失马:失去马匹。
子:你。
知鱼:理解鱼儿的快乐。
谨独:独自坚守。
甘居漏:甘愿过简朴生活。
饭疏:吃粗食。
昨非:过去不正确。
今未是:现在也不对。
宁:难道。
赋归欤:回归田园。
翻译
世间如同短暂的居所,我自身如同卷舒自如的席子。老人能从失去马匹中看开,你又怎能理解鱼儿的快乐。
独自坚守清廉,甘愿过着简朴的生活,满足于粗茶淡饭。
过去并非完美,现在也未必正确,难道不应该回归田园吗?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顺应和生活态度的超脱。"天地一蘧庐,吾身自卷舒"描绘出一种与自然合一的状态,体现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情怀。"翁能从失马,子亦岂知鱼"则是借用庄子哲学中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由和本真生活的向往。
"谨独甘居漏,安贫且饭疏"展现了诗人对于清贫生活的接受与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昨非今未是,宁不赋归欤"则是在表达时间流转和事物无常,但诗人的心态却是宁愿回归到自己的世界中去。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与个人生活,以及对贫富的看法,展现了诗人超然于世俗之上的境界。诗中充满了对自由和本真自我的追求,是一首蕴含深意、情感丰富且哲思性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