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不见水,但见青天无表里
一到神顿领,熟视眼更迷。
水光不见水,但见青天无表里。
天光不见天,但见一片清烟涵无边。
水中有天天不湿,天中有水水不入。
天耶水耶堕渺茫,只是天光与水光。
月来水天中,水天裹月如不裹。
月去水天中,水天锁月如不锁。
明月不来不去时,琉璃泡中珠一颗。
先自水天莫分别,更添月色更亲切。
水色天色月色擘不开,水光天光月光拈不来。
梦中酒渴不可忍,一口吸下骊龙腮。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水天月歌》,创作于宋代,由诗人汪莘所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妙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思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诗的开篇,“朝立寒溪东,暮立寒溪西”两句,以动态的视角捕捉日出日落的变换,表现了时间流转与自然界的相互映照。"一到神顿领,熟视眼更迷"则透露出诗人对景物的深入观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接着,“水光不见水,但见青天无表里”和“天光不见天,但见一片清烟涵无边”两组句子,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水与天之间的密不可分,以及它们在视觉上的相互渗透。这是一种超现实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天耶水耶堕渺茫,只是天光与水光"一句,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本质的思考,将天与水归结为同一种光芒,从而达到了一种哲学性的抽象和审美上的高度统一。
诗中关于月亮的描写,如“月来水天中,水天裹月如不裹。月去水天中,水天锁月如不锁”等句,通过对比月亮与水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各元素间和谐统一的主题。
"明月不来不去时,琉璃泡中珠一颗"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捕捉月光之美,将其比作珍珠,既突出了月亮的圆润完整,也暗示了它与水天间关系的纯净无暇。
最后,“先自水天莫分别,更添月色更亲切。水色天色月色擘不开,水光天光月光拈不来”两句,不仅在视觉上将三者融为一体,而且在情感层面上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无尽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水、天、月之间关系的反复探讨,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象的审美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出世超然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