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不可望,灭没孤城暗
扁舟横江来,山脚系吾缆。
大川失汹涌,浅水澄可鉴。
北风吹疏雨,夜枕舟屡撼。
齐安不可望,灭没孤城暗。
奔流略溪口,龙蜃屡窥瞰。
平生千金质,戒惧敢忘暂。
兹游定何名,耿耿有馀念。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黄州:地名, 在今湖北省黄冈市。樊山:地名, 黄州附近的一座山。
扁舟:小船。
缆:绳索, 指系船的绳子。
大川:大江, 指长江。
澄可鉴:清澈得可以照见人影。
北风:冬季的风。
屡:多次。
齐安:古地名, 今湖北黄州。
孤城:孤立的城市, 指黄州。
奔流:水流急速。
龙蜃:古人对海市蜃楼的称呼。
戒惧:谨慎戒惧。
兹游:这次的游历。
耿耿:形容心情难以平静。
翻译
在黄州远望樊山,秀美的景色仿佛可以揽入怀中。驾着小船横渡长江而来,我在山脚下系好我的缆绳。
江面失去了汹涌澎湃,只有平静的浅水清澈如镜。
北风带着稀疏的雨点,夜晚的小舟常常被风雨摇撼。
遥望齐安已不可见,孤城消失在昏暗之中。
江水奔腾流过溪口,龙蜃幻影时而浮现眼前。
我一生的宝贵品质,戒惧之心岂敢稍有懈怠。
这次的游历该冠以何名,心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鉴赏
黄州望樊山的诗句中,“秀色如可揽”描绘出樊山的美丽景致,山势婀娜,如同可以把握在手中的宝物。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扁舟横江来”一句,则写出了诗人乘坐平底小船,顺着江水到来的情景。这种描写增添了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情趣。“山脚系吾缆”表明诗人将船停泊在樊山脚下,并用绳索系在山脚,这里的“吾缆”既指船缆,也隐喻了诗人的心被这片美景所系。
接下来,“大川失汹涌,浅水澄可鉴”两句,通过对比江水的不同状态——从汹涌到清澈,可见诗人观察自然的心境。这里的“大川”指的是长江,它在不同的时刻有着不同的面貌,而“失汹涌”则可能暗示了某种力量或激情的消退。之后,“浅水澄可鉴”写出了平静、清澈的水面如同镜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明晰。
“北风吹疏雨,夜枕舟屡撼”两句则描绘了一个多云的夜晚,北风带来的细雨和船只被风浪摇撼的情景。这里的“夜枕舟”表现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亲近感受,而“屡撼”则传达了一种不安与动荡。
“齐安不可望,灭没孤城暗”一句,则描写了远处的齐安城因为某种原因而看不见,可能是被迷雾或云烟所遮挡,或者是时间的流逝使其变得模糊。这里的“灭没”和“孤城暗”,都给人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奔流略溪口,龙蜃屡窥瞰”两句,写出了江水在溪口处的迅猛流动,以及山谷中的灵异之气——龙蜃(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不时探头观望。这一段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象。
“平生千金质,戒惧敢忘暂”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樊溪之游的珍视和牢记。这里的“千金”比喻珍贵,“不敢忘暂”则强调了这段经历在诗人心中的重要性。
最后,“兹游定何名,耿耿有馀念”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此次游历的回味和对未来的命名的思考。这里的“耿耿有馀念”,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这次旅行的留恋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情感变化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多层次、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