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散住茏葱竹,旅食多烹巨胜花
出处:《赠沈方邺兼送之罗浮二首》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挂帆东近列仙家,瑶室璇房路已赊。
高瀑倚风时作雨,远峰含日半成霞。
山人散住茏葱竹,旅食多烹巨胜花。
知有妇翁为鲍靓,不劳丹灶问丹砂。
高瀑倚风时作雨,远峰含日半成霞。
山人散住茏葱竹,旅食多烹巨胜花。
知有妇翁为鲍靓,不劳丹灶问丹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逸于自然之中的生活画卷。诗人以挂帆东行,接近仙家之地开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瑶室璇房路已赊",瑶室与璇房象征着仙境般的居所,而"路已赊"则暗示了通往这些美好之地的路程遥远,需要心灵的探寻和精神的追求。
接下来的"高瀑倚风时作雨,远峰含日半成霞"两句,通过动态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山中独特的气候与景色。瀑布在风的吹拂下时而化作细雨,远山在日光的映照下仿佛半空中的云霞,生动地描绘了山林间的神秘与美丽。
"山人散住茏葱竹,旅食多烹巨胜花",诗人笔下的山人们自由自在地居住在茂密的竹林之中,以采集的巨胜花作为食物,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赞美。
最后,"知有妇翁为鲍靓,不劳丹灶问丹砂",点明了诗人的朋友沈方邺与古代炼丹术士鲍靓有关联,但并不需要通过繁琐的丹药炼制来追求长生不老。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道家思想的认同,以及对自然养生之道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