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大渡河边过,青盖金羁稳上船
出处:《蛮王妻俗呼县君来黎州锦领乌毡自跨马而至》
宋 · 李石
一自昭君向北迁,花魂千载却南旋。
歌声不动先含笑,粉面无施任自然。
羞整云鬟多戴笠,欲呈锦袖漫开毡。
夜来大渡河边过,青盖金羁稳上船。
歌声不动先含笑,粉面无施任自然。
羞整云鬟多戴笠,欲呈锦袖漫开毡。
夜来大渡河边过,青盖金羁稳上船。
注释
昭君:指王昭君,西汉时期美女,被选入宫后远嫁匈奴。花魂:象征昭君的美貌和精神。
南旋:向南移动,暗示昭君回归故乡的意愿。
含笑:带着微笑,形容昭君的愉悦心情。
无施:不施脂粉,形容昭君的天然之美。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
戴笠:用斗笠遮掩,表现昭君的羞涩。
锦袖:华丽的衣袖。
漫开毡:随意打开皮毛披肩,展现服饰。
大渡河:古代河流,此处可能指具体的历史地点。
青盖金羁:形容华丽的车辆和马络头。
翻译
自从王昭君向北迁移后,花的精魄千年向南旋转。歌声未出先带笑,素颜无需妆饰也自然美丽。
她羞涩地整理发髻常戴斗笠,想要展示华美的衣袖时随意打开皮毛披肩。
夜晚经过大渡河畔,她乘坐着青色车盖、金色马络头的船只安稳上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形象和情感,她仿佛是昭君一般,拥有着千年前的花魂,却又带着一种淡定与自然。"歌声不动先含笑"表明她的内心深处蕴含着喜悦,而这种喜悦并非外界所能触及,它在她脸上流露出的却是一种从容的微笑。"粉面无施任自然"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天然之美,既不需要任何修饰,也不受任何世俗观念的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羞整云鬟多戴笠,欲呈锦袖漫开毡"中,诗人通过对她装扮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羞涩与高贵。"夜来大渡河边过,青盖金羁稳上船"则将场景转移到夜晚,她在大渡河边平静地登上了装饰着青色车盖和金质马具的船只,显得既安详又尊贵。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形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李石在宋代对于女性美的独特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