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宗旧地归心属,一见同门即甚亲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钵饭馀香著一身,竹房宜贮客囊贫。
诗篇或许超名辈,道行多惭让别人。
石窦纳风泉响细,金轮承日塔光新。
归宗旧地归心属,一见同门即甚亲。
诗篇或许超名辈,道行多惭让别人。
石窦纳风泉响细,金轮承日塔光新。
归宗旧地归心属,一见同门即甚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踏入庐山归宗寺的情景,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与对师友的深厚情谊。首句“钵饭馀香著一身”,以“钵饭”象征佛法生活的简朴与清净,余香则暗示着佛法的深远影响,使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佛法的熏陶。接着,“竹房宜贮客囊贫”一句,通过竹房的简陋与“客囊贫”的对比,展现了修行者不求物质富足,只求心灵纯净的生活态度。
“诗篇或许超名辈,道行多惭让别人”两句,既是对自身修行的谦逊表达,也是对高僧大德的敬仰之情。诗人自知在诗文造诣上或许能超越一些前辈,但在修行道路上却深感自己的道行不及他人,体现了其虚怀若谷的品格。
“石窦纳风泉响细,金轮承日塔光新”描绘了归宗寺内自然与法相和谐共存的景象,石窦中泉水细流,金轮承托的日光映照在佛塔之上,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佛法智慧的隐喻。
最后,“归宗旧地归心属,一见同门即甚亲”表达了诗人对归宗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同门师友的亲近感。即使多年未见,一见面便能感受到彼此间的深厚情谊,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现了佛法中“缘起性空,无我无他”的深刻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切感悟和对师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佳作。